高額彩禮難買真愛

圖╱新華社

大陸近年「離結比」變化 小檔案

新聞提要■現今大陸社會,男女朋友論及婚嫁時,男方須付給女方多少彩禮,是一道現實考題,也是雙方家庭角力的焦點。對男方而言,爲了付給女方高額彩禮,可能「因婚致貧」。對女方而言,高額彩禮是自己在婚姻中的保障,更是「離婚風險的避險工具」。因此,高額彩禮所引發的社會問題。

在中國大陸,當情侶關係論及婚嫁,勢必面對一道現實考題:男方該付給女方多少彩禮?這不只是傳統禮俗的延續,更成爲雙方家庭角力的焦點,尤其在男女性別比失衡、出生率低迷之下,「高額彩禮」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日漸明顯。

大陸所謂的「彩禮」,即臺灣俗稱的「聘金」,源自中國古代婚姻習俗,然而隨着社會變遷,彩禮的金額不斷攀升,對男方家庭已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婚姻的代價:金錢買不到我的愛」爲題,探討大陸彩禮文化現況。一名廣東女子在社羣平臺上發問,「(人民幣)38萬元的彩禮算多嗎?」這筆約合5.3萬美元的金額,相當於她年收入的七倍以上,引來數千人留言討論。不少網友認爲她應該要的更多,一則留言稱,「姊妹,人生是自己的,不要委屈自己,至少要「(人民幣)88萬8,800元。」

報導指出,與許多國家隨着經濟發展而逐漸淡化彩禮制度不同,大陸的彩禮習俗仍深植人心。在部分地區,彩禮是由男方父母提供給新婚夫婦的資金,但在更多地方,彩禮則是交由女方家庭支配的「補償」。無論形式如何,金額皆呈現節節上升的趨勢。

金額節節上升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篇研究論文指出,2005至2020年間,大陸農村地區彩禮的中位數在實質價格上翻倍成長,城市彩禮水準也同步走高。以廣東省爲例,人民幣(下同)38萬元的彩禮確實偏高,該省的彩禮中位數約爲4.2萬元,但鄰省福建中位數達11.5萬元,相較之下,38萬元就沒那麼誇張了。

大陸政府對此現象表示憂心。官方鼓勵民衆結婚生子,以應對少子女化問題,但高額彩禮反而成爲阻礙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收入普遍偏低,當女方開出「天價彩禮」時,往往迫使男方家庭傾其所有,甚至舉債籌錢,導致「因婚致貧」現象時有所聞。

法律難敵習俗

儘管大陸「民法典」明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官方自2019年起也多次強調要治理高彩禮問題,但改革成效有限。報導指出,村幹部多數不願干預婚姻事務,一方面出於對傳統習俗的尊重,另一方面則擔心捲入家庭紛爭而難以收場。即便部分地區如甘肅省訂出彩禮上限爲5萬至8萬元,實際執行仍然不足。

今年5月,大陸官媒報導甘肅省政府推出新方案,計劃在年底前「有效控制」高彩禮現象,並於2026年開始「逐步降低」。然而,相關措施缺乏明確的懲罰條款,外界對其成效多抱持懷疑。

此外,在男女比例失衡的壓力下,到了2027年,大陸適婚年齡男性預計將比女性多出約19%,即每100名女性對應119名男性。許多男性爲了娶妻,不惜一切代價;而女性則將彩禮視爲「離婚風險的避險工具」。

許多女性認爲,若婚姻破裂,彩禮可作爲補償。雖然有時部分款項須返還,但大多數情況下,女方可保留一大筆財物,這種現實考量讓不少女性在婚前堅持高額彩禮不退讓。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人質疑彩禮制度將女性「商品化」。近期,一起男方支付10萬元彩禮後,對未婚妻施暴並遭判刑的案件,在網路引發激辯。部分極端看法主張「收了彩禮就是默許性行爲」,引來輿論撻伐。更多人則以冷靜的態度面對彩禮問題,一位女網友在微博上直言,「錢是一切的基礎。你內心可以不在乎,但如果對方連給都不願給,那就真有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