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了“悅己消費”,白酒企業也能玩轉新消費邏輯?|將進酒·說酒

白酒,曾經消費板塊估值的錨,在新消費“三駕馬車”泡泡瑪特、老鋪黃金以及蜜雪冰城的衝擊下,感覺成了投資者眼中的“笑柄”。白酒的“落伍”,既有行業景氣度持續承壓的無奈,也有消費市場需求重塑的使然。而要先行跨過週期拐點,市場的聲音就是一個“新”字。

新消費,講述的是品質消費、情緒價值的悅己消費,這張牌,對於傳統白酒行業,要悟透並貫徹執行,並非易事。但欣喜的是,已經有不少酒企開始懂得如何講述符合自己調性的新消費邏輯。

“我本賣大珍,今天推啤酒,區區三萬天,試試又能怎!”當單依純用一首魔改《李白》引爆今年歌手流量的時候,有着“白酒教父”之稱的吳向東則親自下場帶貨,一場悅己消費直播將名爲“牛市”的啤酒推向市場。

鋁瓶“牛市”、88元/375ml,成本是普通啤酒的20倍,原料來自世界各國,每一項元素單拎出來,都頗具爭議!“白轉啤”的思路並非首創,高售價、高逼格的營銷路子噱頭十足。雖然爭議頻出,但這場營銷可謂大獲成功,即便半年業績預期不好,股價仍能大漲,悅己消費讓吳向東玩明白了。

本週滬指創了近10年新高,投資者對牛市的渴望早已溢出交易屏幕。吳向東花小錢買“牛市”品牌,無論這款酒原定目標人羣是誰,筆者認爲,他都能觸動上億投資者的內心,牛市行情、賬戶增值、心情愉悅,88元買一瓶淺嘗品味,喝喝又能怎樣,裡子面子都有,這就是悅己消費!

把悅己思路讀懂的,除了吳向東,還有洋河股份。在競爭對手的烏龍“助攻”下,洋河與京東以“兄弟”爲名的盛會“出圈”,莫名其妙就大火了,宿遷“哥倆”的戰略合作,既有創新又有溫度。

自古以來,兄弟情的背後是甘苦與共,是肝膽相照,更是心靈相契。三國桃園結義佳話永傳,“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講述了老友相逢以粗酒助興的情景,而詩仙李白既有《將進酒》這一曠世之作,也有《贈汪倫》的真情流露。

所以,當一款普通的光瓶酒印上“兄弟”的烙印,被賦予友情的靈魂,其情感維度的表達契合了消費者對情緒價值的渴求——這也是營銷到了消費者的“心尖上”了。

曾經名噪一時的酒鬼酒,新晉傍上了商超網紅“胖東來”,竟然另闢出一條渠道蹊徑。

今年7月,酒鬼酒與胖東來聯名推出的馥郁香型白酒“酒鬼·自由愛”上架銷售,這款以200元/瓶售價和168.26元綜合成本公示的產品,一經推出就備受好評。胖東來用新零售思維重新定義白酒的消費價值,而透明化的定價也讓消費者真實感受到一款酒的價值定位,這波“透明消費”的價值情緒,也打到了酒友們的心坎裡。一波操作下來,股價連續拉起了漲停板。

筆者認爲,從吳向東用 “牛市” 啤酒點燃情緒共鳴,到洋河以“兄弟”之名鏈接情感與渠道,再到酒鬼酒與胖東來用成本透明重構消費信任,傳統白酒正在用新消費的語言重新定義“價值”二字——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文化符號,而是真正走進生活場景、迴應時代情緒的消費載體。

當白酒的瓶身不再只裝着歲月的沉澱,更盛滿了對悅己需求的洞察、對透明消費的尊重、對數字時代的擁抱,這場行業轉型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新舊之爭”。只有放下“老資歷”的身段、放下過去的“偶像包袱”,讀懂新消費的邏輯,在堅守內核的同時勇敢破圈,那麼無論市場週期如何更迭,終將在迭代中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