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推動解決“拖欠頑疾”,A股民企能否逆轉“營收降、應收增”兩難?
民營企業遭遇的“拖欠頑疾”持續受到高層關注。2月18日,國家發改委表示,加力推動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前一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提出,要着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
民營上市公司目前已佔到A股公司總數的六成以上。Wind統計顯示,A股共有上市公司5395家,其中民營企業3426家,佔比超63%。
從上市民企的應收賬款規模及質量上,可以對“欠賬”問題窺見一斑。第一財經據Wind數據梳理,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統計期間,下同),A股上市民企應收賬款合計3.12萬億,同比增長約8%,其中,電力設備、電子、醫藥生物是上市民企中應收賬款總規模的前三名。同時,建築裝飾及建築材料、環保行業的應收賬款規模也較高。
中信證券分析師陳聰分析認爲,近年來建築行業對開發企業和地方政府墊資增加,經營和盈利能力均受到較大影響;公用環保行業應收賬款主要爲政府類應收賬款,受地方政府財政持續承壓,欠款問題相比其他行業更爲突出。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第一財經表示,對於上市公司特別是上市民企而言,應收賬款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財務指標之一。
“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不僅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發展,還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如資金鍊斷裂、債務違約等。”他說,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尤其是考慮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政府希望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和執行力度來緩解民營企業的壓力,促進其健康發展。此外,解決拖欠賬款問題也是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市場信心的重要舉措之一。
從已披露數據來看,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有近四百家上市民企的應收賬款規模,超過了當期營收規模。拉長時間線來看,2021年至2023年,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逐年增加的上市民企,數量超過了1100家。多家上市民企還存在賬齡在3年以上,甚至長達5年的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規模持續累積
截至目前,A股共有民營企業3426家,近半數(1651家)爲主板企業,超三成(1108家)在創業板上市,科創板、北交所的上市民企分別有439家、228家。
應收賬款是觀察民企資產質量、營運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3426家上市民企應收賬款合計3.12萬億,較2023年同期增加約2379億元,同比增加8.25%。
公司層面,上述統計中,應收賬款超百億元的有30餘家,多爲行業龍頭企業。統計期間,比亞迪、寧德時代、立訊精密應收賬款分別爲794.44億元、667.03億元和383.57億元;行業層面,應收賬款總規模超千億的有電力設備、電子、醫藥生物等行業。按申萬一級分類,統計期間,290家電力設備行業的上市民企,應收賬款總規模達到6050.97億元。
“某些行業的特性決定了它們可能會有較高的應收賬款水平。”田利輝表示,例如在建築行業中,由於項目週期長、分期付款等原因,都將導致應收賬款週轉時間較長。
他提到,環保和工程機械行業也面臨類似的挑戰,特別是在客戶爲政府部門或其他大型企業的情況下,支付流程複雜且審批嚴格,進一步延長了賬期。
“儘管高應收賬款可能是由行業特點造成的,但這並不意味着可以忽視其帶來的風險。”田利輝同時表示,合理控制應收賬款規模並及時回收款項是保障企業穩健發展的關鍵所在。
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值,是衡量企業財務狀況,特別是收款效率和資金流轉情況的重要指標。從該指標表現來看,去年三季度末,近四百家上市民企的應收賬款規模超過了營收規模。
統計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重超100%的上市民企有396家,佔當期全部上市民企總數的11.56%,涉及長藥控股、ST元成、明德生物等。
其中,上市藥企長藥控股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爲1.01億元,同比下降超九成,當期應收賬款高達15.22億元。該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承壓,報告期內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3274.32萬,同比下降202.52%。
這些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較大的公司,分屬哪些行業?據梳理,上述396家,計算機、機械設備、國防軍工、建築裝飾企業數量居多。
營收下降、應收增加“雙重打擊”
拉長時間線來看,哪些上市民企的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在持續增加?
統計顯示,近三個完整會計年度內(2021年至2023年),該比重逐年增加的A股民企數量超過1100家,涉及*ST導航、*ST農尚、大千生態等。
2021年至2023年,*ST導航營收逐年下降,分別爲3.18億元、2.05億元和0.22億元;當期應收賬款分別爲1.7億元、2.69億元和1.76億元,佔前者比例分別約53%、131%和809%。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ST導航應收賬款1.85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8714.15萬元。
*ST導航的應收賬款狀況也受到了投資者關注。去年11月,公司在互動平臺表示,應收賬款主要爲客戶A,客戶A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單位,已與公司開展多年業務合作,合作狀況良好且綜合實力較強,資信等級較高,償債能力較強。
*ST導航同時表示,公司高度重視應收賬款的管理和風險控制,截止2024年11月11日,應收賬款回款情況良好。
再從行業來看,據記者梳理,2021年至2023年,應收賬款佔營收比重持續增加且增幅較大的A股民企,扎堆在建築裝飾、國防軍工和醫藥生物等行業。
應收賬款的賬齡過長,在賬面上長期未能收回,也將導致公司資金週轉困難。
目前,上市民企的應收賬款情況如何?
Wind統計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多家A股民企存在賬齡在3年以上的應收賬款,涉及博科測試、亞聯機械、惠通科技、海博思創等,多家爲機械設備行業企業。
博科測試於去年12月登陸創業板。據披露,截至去年9月底,公司應收賬款6737.75萬元,其中賬齡超過5年的涉及1089.33萬元。
在博科測試闖關IPO之時,深交所在問詢函中關注到,2020年至2022年,公司賬齡在2年以上的應收賬款餘額佔比分別爲1%、17.60%和18.63%,逐年上升。
博科測試對此表示,公司的應收賬款主要來源於對外提供設備及系統解決方案業務。提供設備及相關係統解決方案業務下,部分應收賬款賬齡超過2年,主要系部分客戶由於自身經營出現問題資金緊張,付款進度顯著滯後,公司已根據客戶實際經營情況單項計提壞賬準備。
另據統計,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應收賬款賬齡多在1年以內的上市民企有鈞崴電子、富嶺股份、博苑股份等。
警惕依賴應收支撐業績
去年以來,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持續受到高層關注。
去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的意見》,對推進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作出系統部署。
近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提出,要着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國家發改委也表態要加力推動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加快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預計未來一個階段,對於民企“鼓勵”的態度將多於“規範”,預計2025年對地方非稅收入管理將有所加強,伴隨新一輪化債資金到位拖欠企業賬款亦有望得到解決。
田利輝認爲,近期,民營企業座談會和國家發改委相繼強調,要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反映了政府對民營經濟的重視和支持。
“應收賬款是‘雙刃劍’。適度的應收賬款反映企業業務擴張,但過高則可能掩蓋收入質量,例如以賒銷等方式造成營收‘虛高’。” 田利輝說。
他提出,爲更好地評估上市民企的資產質量,投資者應當結合應收賬款佔比、現金流量狀況以及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關鍵項目(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來進行全面考量。
“投資者需警惕‘紙上利潤’,若公司淨利潤增長但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爲負,可能存在依賴應收賬款支撐業績的情況,這需進一步覈查客戶信用和合同條款。”田利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