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宵禁限制! 陳其邁:高雄新機場定位廉航總部、貨運樞紐
市長陳其邁坦言,興建24小時國際機場勢在必行,時機已成熟,並可定位爲東南亞廉價航空總部與貨運樞紐,滿足南部快速成長的產業與航空貨運需求。(本報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陳其邁坦言,興建24小時國際機場勢在必行,並可定位爲東南亞廉價航空總部與貨運樞紐。(翻攝自高市議會網站)
高雄市議員陳善慧今(7)日總質詢時,再拋出高雄興建24小時國際機場議題,以解決小港機場宵禁造成的旅遊與商務不便。對此,市長陳其邁坦言,興建24小時國際機場勢在必行,時機已成熟,並可定位爲東南亞廉價航空總部與貨運樞紐,滿足南部快速成長的產業與航空貨運需求。
陳善慧指出,受到小港機場宵禁限制,高雄應儘速打造1座24小時國際機場,解決噪音問題並提升運能。短期內,小港機場可爭取第五航權,吸引外籍航空停靠高雄轉機,開闢洲際航線。
對此,陳其邁答詢時表示,24小時國際機場的議題,若在5年前講,時間會太早,但近年南部、高雄變化很快,而全世界貨運狀況也變化很大;南科現在產值超過竹科,高雄有5座半導體廠,而周遭很多設備、材料等供應鏈廠商,屏東也將建設科學園區,未來1奈米廠還可能落腳南部,整體而言南部產業發展非常快。
不過,陳其邁坦言,小港機場當前最大困境是受噪音問題,難以升級爲24小時機場,旗津與小港居民接受度低,但爲因應整體臺灣未來的航空貨運及南部未來發展,一定要有24小時國際機場。
他提到,航空貨運需求隨網購興起激增,桃園機場周邊腹地近乎飽和,且有颱風等風險需分散,而高雄是最好選擇,但新機場選址需避開小港、岡山、臺南機場空域,避免飛航干擾。
陳其邁表示,若在南星計劃區外海填海造陸1000公頃,打造24小時新機場,可避免噪音問題,同時搭配興建捷運路網,未來可滿足航空貨運與產業需求,目標打造爲東南亞廉價航空總部與貨運樞紐。
至於蓋新機場動輒要10、15年,陳其邁認爲,在此過渡期,小港機場可持續爭取廉價航空、第五航權洲際航班,加強高雄與東南亞城市連結,他也向中央喊話,新建24小時國際機場的規畫必須更前瞻性一點,以南部未來發展預作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