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威權時代的背骨英雄
(圖/美聯社)
陳曉林、林正杰、南方朔(王杏慶)、陳婉真,在過去的兩個多星期相繼過世,帶給許多人相當大的震撼。去年底我訪談林正杰,近兩個小時過程中,癌症末期的林正杰吸菸不斷,當時我就感到他的時間不多了。林正杰無話不可說,對人對事快意鍼砭,對自己以往的功過很少隱諱,且容許我表達不同意見。
陳婉真早年在《中國時報》擔任記者,採訪主任周天瑞派她去省議會採訪,認識了省議員許信良,二人合寫《風雨之聲》,反映當時國民黨省黨部官僚保守,且將省議員分類,加以解構、批判,引發軒然大波。之後許信良違紀參選桃園縣長,林正杰爲其競選總幹事,以「抓作票」爲競選口號,爆發中壢事件。林正杰還爲陳婉真1978年出版的《一切爲中國》寫序。
1979年因國民黨壓力,周天瑞調陳婉真赴美國採訪少棒賽,這一去就回不來了,陳婉真在美國參與組織臺灣建國聯合陣線,上了國民黨的黑名單,十年後才返臺。1992年,陳婉真代表民進黨於臺北縣當選第二屆立法委員。之後,陳婉真與民進黨時有齟齬,她說「民進黨的發展與當初理想有很大距離,但這是人性的必然。」林正杰則在1991年民進黨通過《臺獨黨綱》後,退黨表示抗議,當時他是中常委。
南方朔年輕時頗有才名,1986年擔任林正杰創辦的《前進》雜誌總主筆,1987年與周天瑞等人創辦《新新聞》週刊,後爲香港《亞洲週刊》總主筆。南方朔的文章很有邏輯性與思考力,發言犀利,不怕轉變立場批判政治人物。他曾引用外商的話指出「臺灣的政治是一種病態統治,反智、反進化,無能、愚蠢、外行、貪婪,主要在政治人格上出了問題。」南方朔一生的思想有數次轉變,早年是偏左翼的民族主義,反西方意識濃厚,到晚年似沒有轉向時下的統派。
陳曉林是我雨聲小學的學長,臺灣大學電機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碩士畢業即回臺灣從事文化工作。他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民生報》總主筆,創辦風雲時代,是少數經營賺錢的出版社。近年來和實際政治保持距離,偶爾見他參加一些保釣人士的文化座談會。
臺灣許多英雄才子,大抵在威權體制下的壓制與縱容下開花結果。民主化以後的臺灣,日益世俗化,舊體制與舊文化被迅速除魅,在換妝了的新時代中,過去的英雄才子不得不邊緣化。陳曉林、林正杰、南方朔、陳婉真,他們有鮮明與獨特的人生風格,而當他們集體地轉身離去,就宣告了屬於我們時代的這齣戲已經開始閉幕!(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