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 一年內客流千萬破紀錄
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8.9%,刷新口岸自開通以來一年內客流破千萬人次的最快紀錄。(新華社)
日前,2025年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8.9%,刷新口岸自開通以來一年內客流破千萬人次的最快紀錄。這座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正以「流動的大灣區」之姿,見證着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加速度。
新華社報導,清晨8時,已有旅遊大巴從大橋駛上了口岸出境大廳門外的高架平臺。旅客們通過「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道,30秒內完成通關。這樣的場景已成爲常態,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今年以來,該口岸日客流量超10萬人次以上天數達30天,是2024年同期的2倍。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開通後,香港到珠海、澳門的車程從3個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
數據令人鼓舞:自2018年10月建成通車以來,港珠澳大橋不斷刷新車流量、客流量紀錄,日益成爲大灣區人員和貨物往來的「大動脈」。尤其是2023年「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落地,出入境車流快速上升,週末、節假日甚至出現堵車現象。如今,港珠澳大橋日均車流超過1.5萬輛次,車流如織的盛況映照着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活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進出口總值累計突破1兆元。2024年,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進出口總值達2329億元,同比增長11.3%;貨物收發地覆蓋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均近100萬個包裹經大橋出口。
「此前我們一直通過深圳文錦渡口岸向香港供應鮮活海產品,一趟下來要耗費六、七個小時。」珠海市海淼水產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翁錫鵬說,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後,僅一個小時左右就能把產品運輸到香港,不僅鮮活海產品存活率大幅提升,運輸費用也節省近一半。
作爲粵港澳大灣區「超級紐帶」,港珠澳大橋不僅以「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制度創新促進三地人員高效往來,更以「黃金通道」功能促融區域經貿格局。口岸24小時通關優勢和便捷的交通物流網絡,讓港珠澳大橋一躍成爲大灣區至關重要的「物流大動脈」。
從跨境學童的便捷求學,到物流企業「當日達」的高效運轉;從港澳青年北上創業的熱潮,到大陸游客「一小時跨境遊」的便利……港珠澳大橋呈現人、車、貨「三向齊增」良好態勢,輻射帶動作用不斷提升,提速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
今年清明節期間,香港市民黃先生經大橋自駕到中山祭祖,全程僅1.5小時,「真正感受到大灣區的便利」。
大陸五一假期臨近,港珠澳大橋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的「超級動脈」,預計將迎來新一輪居民跨境出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