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買房別急!他預測2028將有「賠售交屋潮」 網搖頭指應是「這時間」
一名網友指出最佳買房時機在2028。 示意圖/ingimage
買房最怕買在最高點,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急勸「爲了防止無殼蝸牛,貿然接刀,所以在此告知未來房市走向」,他認爲2026起至2028將進入大量的賠售交屋潮,所以建議大家2028再看房,對此網友看法兩極。
原PO推測,臺灣住宅市場2026年開始將出現建商購地潮與新青安政策帶動下的雙重交屋壓力高峰。2020至2023年間的建商購地潮,受惠於當時資金寬鬆與土地價值膨脹,建商大量購地推案,隨後經歷建照、施工、銷售等流程後,普遍需約4至6年完工交屋,形成今年到2028年間的交屋高峰。
2023年新青安上路後出現預售屋購屋潮,新青安主要吸引的是首購族購買預售屋,這些簽約案從建案銷售起算,多數將在2、3年後開始交屋,也就是集中落在2026至2028年間。因此他認爲2026年,一方面建商於疫情與低利時代大量購地推案的成果陸續交屋,另一方面是新青安購買的預售屋亦進入完工階段,開始進場交屋,由此可知,2026至2028年爲兩股供給壓力的交集期。
原PO補充,交屋意味着買方需完成貸款撥款,進入「實質財務壓力期」,對於資金不充裕的購屋者,若後續資金吃緊將會出現房屋大量釋出,甚至轉售困難,進而產生價格下跌壓力。總結來說,他認爲明年起到2028年是住宅市場供給壓力最大的三年,剛需買房者,不妨再多等兩年再出手也不遲。
貼文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爲原PO想得太簡單「新青安帶出的買氣是中古市場,這兩年買的預售屋都還沒貸款是要怎麼用新青安」、「原本2028年完工,以拖待變,現在很多預售屋完工日期都壓到2030之後」、「臺灣目前的趨勢已經越來越像新加坡香港了,房價只會更高,而換到的房子只會更小」、「有錢買房沒錢存股票,平民只能這樣抗通膨了」。
也有人舉2020的例子爲證,當時疫情嚴峻,網路上許多人說再等等,有些人無奈有剛需,硬着頭皮買下去,結果如今回頭看,當時確實是個很好的買點,直言「人生沒這麼多兩三年啦,如果真的要自住現在也是個很好的買點啊」。
不過也有網友認同「2026就差不多了,只要央行不放水、政策不炒房,今年底就可以開始看了」、「我覺得2026年初就會有明顯的下跌,主要今天下半年開始會有很多工廠開始停工,失業人口會大幅增加」、「我朋友房仲本人說,臺北越來越難賣了,成交價一點一點慢慢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