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絲路奔騰向前,中越班列跑出區域合作“加速度”

今年以來,廣西中越鐵路運輸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一季度憑祥鐵路口岸進出口貨運量突破18.3萬噸,同比增長近2倍;中越班列承運貨物佔比超六成,成爲名副其實的“黃金通道”。這條綿延千里的鋼鐵絲路,正以鏗鏘有力的車輪聲,奏響中盟互聯互通的時代強音。其蓬勃發展的背後,既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更彰顯了以基礎設施“硬聯通”促進區域經濟“軟融合”的中國智慧。

鐵路大動脈升級,激活沿邊開放“一池春水”。199.4%的貨運量增速,折射出中越鐵路運輸效能的跨越式提升。近年來,湘桂鐵路南崇段開通運營、憑祥口岸智慧化改造等工程相繼落地,使跨境班列最短通關時間壓縮至15分鐘。這種“重載+快通”模式,既破解了傳統邊貿“大進大出”的運輸瓶頸,也爲東盟水果、電子元件等時效性商品開闢了"快車道"。正如一列列滿載越南榴蓮的班列48小時直達鄭州,鐵路正重塑着區域產業鏈的時空格局。

班列品牌效應凸顯,打造國際物流“金字招牌”。中越班列以超六成的承運佔比,印證了其作爲跨境物流首選方案的市場地位。不同於初期“零散拼車”模式,如今常態化開行的“中越快通”“中歐接續”等特色班列,已形成涵蓋16個語種、20類關稅政策的服務體系。今年首趟“桂林-同登”跨境電商專列開行,更標誌着鐵路運輸與新興業態的深度耦合。這種從“運貨物”到“運服務”的轉變,正是中國鐵路國際化運營能力躍升的縮影。

數字賦能多式聯運,書寫協同發展“新範式”。貨運值增速與貨運量增速基本匹配,揭示出鐵路運輸“量質齊升”的發展態勢。憑祥口岸創新的“鐵路+互聯網+邊檢”通關係統,實現集裝箱定位誤差小於5釐米;南寧國際鐵路港與欽州港的“港站一體化”調度,使海鐵聯運換裝時間縮短30%。這種以數字化爲紐帶的多式聯運體系,不僅降低了區域物流成本,更構建起連接RCEP市場的立體化通道網絡。

疾馳的中越班列,恰似區域經濟血脈中涌動的活力因子。從2017年首趟班列開行至今,這條鋼鐵絲路已累計運輸貨物超400萬噸,帶動中越貿易額增長3.2倍。站在新的歷史節點,隨着中越國際運輸協定續簽、智慧口岸二期建設啓動,這條通道必將進一步釋放“一帶一路”戰略對接的疊加效應。當更多“中國製造”與“東盟元素”在鐵軌上相遇,奏響的將是合作共贏的恢弘樂章。(楊瑩)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