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泡沫破滅,貶值十倍無人問津

曾經的鋼琴教培市場,其火熱程度可謂“遍地黃金”。

這個曾帶動整個社會掀起學琴潮的貴价物件兒,怎麼就在短短時間內貶值超過了十倍,甚至市場全崩呢?

點擊上方視頻立即觀看

快刀財經的朋友們,好消息來了,爲了滿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財經」的視頻內容我們會同步在公衆號上發佈,還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還是犀利但有溫度的內容,還是足夠多的增量信息,還有你在公衆號上可能看不到的獨家重磅。快去視頻號、抖音、B站、小紅書搜索「快刀財經」,關注我們,每天爲你解剖一個新商業真相。

以下是本期視頻腳本:

在家長們“雞娃”必學科目的清單裡,已經很久不見鋼琴的身影了。這個曾帶動整個社會掀起學琴潮的貴价物件兒,怎麼就在短短時間內貶值超過了十倍,甚至市場全崩呢?

自打進入經濟寒冬,不少曾經炙手可熱的“中產專屬”消費玩具,是一個接一個的崩。

鋼琴,一度作爲中產家庭育兒環節的標配,是家長們心甘情願拿真金白銀往裡砸的消費。

曾經的鋼琴教培市場,其火熱程度也可謂“遍地黃金”,一切環節都能撈到錢——幼師花幾千元包裝成"音樂學院畢業生",課時費高達200元/小時;考級機構暗示"減少不通過率",老師每介紹一個學生可拿回扣。

這個泡沫在2017年達到頂點:彼時的中國年銷售鋼琴40萬臺,是美國的13倍,國內琴童的數量也是世界第一。珠江鋼琴市值突破百億,海倫鋼琴年利潤超1億元,琴行遍佈城市商圈,一節鋼琴課價格堪比重點中學補習費。

這場始於中產的鋼琴熱,如今卻已經降溫到了冰點。

首先,就是沒那麼多孩子學鋼琴了。

根據中國樂器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鋼琴銷量較2019年巔峰期下滑超40%,4000萬琴童規模縮水至不足2000萬,曾經作爲"中產標配"的鋼琴,如今成了急於脫手的"負資產"。

沒人學琴,鋼琴自然也無處可賣。

以珠江鋼琴2023年財報爲例,其鋼琴業務的銷量同比暴跌了35.61%,庫存量,卻激增了53.42%,淨利潤僅剩587.85萬元,還不足巔峰期的5%。

海倫鋼琴更慘,全年虧損7885萬元,曾經引以爲傲的頭牌產品,立式鋼琴的銷量腰斬,被迫關停了30%的線下門店。

幾萬一臺的鋼琴,轉眼就成了大甩賣的燙手山芋,現在的二手交易平臺,原價4萬元購入的鋼琴,賣家甚至附贈琴凳和節拍器,標價5000元都無人問津。閒魚數據顯示,2023年二手鋼琴掛牌量激增300%,且價格普遍不足原價1/10。

偌大的市場說崩就崩,鋼琴行業起落的背後,掛鉤的是教育政策。

曾經,有着“藝術特長生加分政策”的加持,鋼琴一度成爲中產家庭培育子女的升學捷徑,與其說是消費,更像是一種低成本投資。

但自打2014年起,國家逐步取消了關於藝術特長生加分項目,到2021年,教育部宣佈2024年開始明確取消高考藝術特長生,統一按文化課成績招生。

這一政策直接切斷了家長們通過鋼琴考級來升學加分的功利路徑,使得鋼琴不再是升學“敲門磚”,學琴需求基本只剩個人興趣了。相關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藝考報名人數較2023年減少20萬人,其中音樂類考生降幅達18%。昔日火爆的琴行招生,甚至招不到往年的30%。

據《每日新聞報道》,僅2023年,一二線城市倒閉了將近7000家琴行,接近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

潮水一退,方知誰在裸泳。

當鋼琴從“投資”變回“興趣”,成本可就立馬變高了,面對至少年均數萬元投入,本就面臨降薪、失業、房產縮水的中產們自然一鬨而散。

鋼琴熱潮的退去,本質是一場關於中產們“階層焦慮”的集體夢醒,這個曾被資本、政策、以及“雞娃”所接連吹大的泡沫,也隨之逐漸消散。

- End -

快刀財經已同步入駐:36氪、虎嗅網、鈦媒體、i黑馬、品途網、商界、趣頭條、砍柴網、梅花王、艾瑞專欄、億歐網、創業邦、知乎、雪球、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界面新聞、一點資訊、本站號、搜狐自媒體、鳳凰網、新浪財經頭條、新浪看點、UC大魚號、天天快報、企鵝自媒體、投資界、思達派、獵雲網、簡書等30多家自媒體平臺。

快刀財經

社羣 | 內容 | 連接 | 商學院

商業快媒體、思維孵化器、價值試驗場和洗欲中心。專注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正在影響的其他行業。有趣、有料、有態度,加入我們,擁有您的私人商學院。致力於爲用戶提供營銷策劃、社羣電商、創業投資和知識充電服務。

投稿、轉載、內容合作,請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