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熱潮結束,美國初創企業泡沫正在破滅
在AI席捲科技界之前,硅谷曾經有過一批備受關注的初創公司。聽他們獲取了風險投資的支持,估值一度突破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行列。
然而,隨着利率上升、IPO市場放緩,以及非AI初創企業被視爲“昨日黃花”,一場醞釀已久的清算已經開始。
根據斯坦福商學院教授Ilya Strebulaev的研究,2021年有354家公司獲得10億美元估值,但迄今爲止僅有6家完成IPO,4家通過SPAC上市,10家被收購(其中幾家收購價不到10億美元)。更有甚者,一些曾經備受矚目的獨角獸企業已經倒閉,如室內農業公司Bowery Farming和AI醫療初創公司Forward Health。
Archer Venture Capital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Greg Martin認爲,除非再次出現類似疫情期間由零利率創造的非理性估值環境,否則許多"殭屍獨角獸"最終將難逃破產命運。
估值泡沫破滅,融資市場急劇惡化
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目前有創紀錄的1200家風險投資支持的獨角獸尚未上市或被收購。這些公司中,許多在2021年期間籌集了大量資金,如今卻面臨着嚴峻的生存挑戰。
律師事務所Fenwick & West的合夥人Sam Angus表示,一些初創企業感覺“像是被人釜底抽薪”,“融資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
後期階段的初創企業處境尤爲艱難,因爲它們通常需要更多資金來運營,而願意以10億美元以上估值投資的投資者變得更加挑剔。對於其中一些公司來說,接受不利的融資條款或以大幅折扣出售是避免徹底崩潰的唯一方法。
初創公司融資市場從2022年開始惡化,主要原因包括美聯儲在十年低利率後連續七次加息。這導致了成本削減和全行業裁員,根據Statista的數據,裁員潮在2023年第一季度達到頂峰。一些原本專注於增長的公司轉而以近期盈利爲目標,以減少對風險投資的依賴。
然而,許多初創企業在早期階段並不關心短期盈利,而是追求增長,並假設它們可以繼續以更高的估值融資。在當前環境下,這種模式不再有效。金融科技公司Carta Inc.的數據顯示,2021年誕生的獨角獸中,只有不到30%在過去三年中進行了融資。其中,近一半進行了所謂的“降估值融資”,即投資者對公司的估值低於過去。
併購或消亡
面對困境,初創公司採取了多種應對策略:
對於仍然保持樂觀的人來說,他們希望能出現新一輪的科技熱潮,或者特朗普政府能刺激併購和IPO市場。然而,Archer Venture Capital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Greg Martin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