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地方合作深化中國東盟關係
來源:環球時報
香港《南華早報》2月22日文章,原題:地方關係如何幫助深化中國—東盟關係 從鐵路連接到貿易協議,與日俱增的經濟相互依存和互聯互通正在加深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關係。自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東盟自2020年以來也躍升爲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21年雙方關係升級爲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去年被確定爲“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今年,雙方的目標是完成自貿協定第三次升級,相互加強在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和供應鏈等方面的合作。
爲深化經濟一體化,連接昆明和新加坡的泛亞鐵路計劃也越來越受到支持。在這些方面,怎麼強調中央政府的作用都不爲過。不過,地方實體也在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鄰近的地理位置、繁華的市場、安全問題、棘手的爭端以及邊疆省份的發展,這些都增加了東南亞在中國周邊外交中的重要性。與西方的關係變動將進一步提升該地區在中國外交考量中的價值。依託各自地理位置,中國南方省份正在利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宏偉措施的有利時機,競相成爲中國通往東盟的門戶。這些省份正處於中國與東盟地區深化邊境貿易和物流的最前沿。
鐵路連接反映東盟和中國之間日益增長的聯繫,這可從雲南和廣西與老撾和越南之間激增的客運量和貨運量中窺見一斑。隨着2021年連接老撾萬象與雲南昆明的老中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再加上越中兩國改善從河內通往南寧的鐵路線,東南亞與中國之間的商業和旅遊業也得到推動,越南海防至雲南昆明鐵路的升級改造預計將進一步推動該勢頭。
“環北部灣經濟圈”加強廣西、海南和廣東等中國省份與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區之間的聯繫。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立也有望促進東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和跨境電商業務。廣西等中國南部省份一直在積極改善東盟與中國的關係並提升自身形象。廣西南寧接待來自中國和東盟成員國的城市代表參加世界市長對話。廣西桂林舉辦了2023中國—東盟市長論壇。該地區也是有助於實現經濟多元化的廣西-文萊經濟走廊的一部分。
中國邊境省份與東盟各地建立的友好地方關係表明,它們在深化雙邊關係方面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數據顯示,雲南省與外國地區簽署97項地方政府姊妹協議,其中41項與東盟成員國簽署。該省佔到中緬結對友好關係的一半以上。廣西與132個外國地區簽署類似協議,其中東盟地區多達61個。在中國和越南之間建立的53個地方結對友好關係中,廣西佔到23個。雲南省在中國與柬老緬泰越五國開展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中也發揮着關鍵作用。
國家之間高層政治的變動不一定會阻礙地方之間的關係。菲律賓和中國即是例證,最近這兩個鄰國陷入海上爭端。1982年菲城市碧瑤和杭州結爲友好城市,爲雙方進一步加強地方聯繫奠定基礎。2019年菲律賓南伊羅戈省與中國湖北省締結友好省州關係,儘管雙邊關係緊張,但菲中兩國之間仍在2023年建立了多對友好城市關係。去年越南和中國也簽署了幾項地方友好結對協議。這些友好關係凸顯地方關係發展的韌性。
在國家雙邊高層關係遭受風暴侵襲時,地方層面的聯繫可以構成替代渠道,甚至可以充當穩定關係的壓艙石角色。在國家之間添加更多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地方互動層面,可以促使更多人支持與有關國家發展穩定友好的整體關係。(作者爲菲律賓中華研究學會會長、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等,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