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輪候器捐中位數5年 瑪麗醫院同日4病患移植 手術接力38小時

香港瑪麗醫院日前同日進行4場器官移植手術,涉及雙肺、肝臟及腎臟移植,以馬拉松式方式逾38小時完成,將大愛傳承下去。(取材自維基百科)

8日是香港的「器官捐贈日」。香港醫院管理局港島西醫院聯網移植服務協調委員會主席、瑪麗醫院內科顧問醫生馬錦文表示,香港等候器官捐贈的患者,輪候時間中位數達五年,不少患者在輪候期間離世。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總監陳智仁表示,香港的器官移植率對比世界偏低,傳統觀念和溝通不到位爲兩大原因,表示醫院會積極響應有關政策,呼籲大衆更多關注器官捐贈。

大公報報導,對末期器官衰竭病人而言,器官移植是最佳,甚至唯一的治療方案,需求十分迫切。瑪麗醫院早前多線並進完成4宗器官移植手術,全院50名醫護與人員「馬拉松式」接力工作38小時,讓4位患者重獲新生,延續大愛。其中2臺肝臟移植手術先後進行,時間緊迫,成一大挑戰。

目前,4名受贈者均已出院,情況穩定,其中一名受贈者輪候肝臟3年,受腹水影響,日常睡覺與走路也有困難,換肝後「終於可以自己慢慢行路」,形容非常感恩,希望將來可去旅遊,並重返社會工作。

今次參與的醫護涉及外科、心胸外科、內科等數個科室與部門,用38小時全力以赴完成2宗肝臟移植、1宗肺臟移植和1宗腎臟移植手術,並不容易,這背後是醫院參與團隊「24/7」全天候命,有合適器官便即時出動的堅守。

手術前一日,醫療團隊已提前準備好全部儀器。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總監陳智仁上週接受訪問時表示,本次兩位器官捐獻者分別來自兩間醫院,又涉及四臺手術,需要大量協調工作。再加上器官摘取後有「黃金時間」,每一步都必須爭分奪秒,不容出錯,團隊的配合十分重要。

數據顯示,2023年至今年9月期間,香港有76人輪候心臟,23人輪候肺臟,但每年分別只有4至8宗、2至5宗移植手術,另有64人輪候肝臟,2563人輪候腎臟,但每分別只有30至37宗、52至59宗移植手術。

資料顯示,過去兩年,香港平均每百萬人口約有3.6位捐贈者,仍然是世界上器官捐贈率最低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