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一週!全球第四例豬腎移植患者走出醫院

轉自:中國科學報

“手術後醒來時,透析的陰霾完全消散。我感到精力充沛,煥然一新。這簡直是個奇蹟。”66歲的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居民蒂姆·安德魯斯於1月25日在馬薩諸塞州總醫院接受了豬腎移植,並於2月1日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出了醫院回到家中。

他是全球第四例接受豬腎移植的人,也是目前兩位存活的患者之一。

移植是腎衰竭的理想治療方法

“第二例異種移植爲讓我們能夠進一步研究如何使基因編輯豬器官成爲終末期腎病患者長期可行的解決方案。”上述手術的主刀醫生、馬薩諸塞州總醫院Legorreta臨牀移植耐受中心主任Tatsuo Kawai帶領團隊曾經於去年3月實施了全球首例豬腎移植手術,並於近日將首例患者死亡原因發表於《新英格蘭雜誌》。

Tatsuo Kawa表示,“儘管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次移植是重要的一步,讓我們對實現這一目標充滿信心。”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的教授、同濟醫院器官獲取組織首席顧問陳忠華在接受《醫學科學報》採訪時表示,上述團隊實施的第二例異種移腎植是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同情醫療”或“擴大准入協議(EAP)”框架下開展的。我們也可以理解爲是一種“研究者發起的個案研究”。這就意味着術者可以依據患者危及生命疾病的嚴重程度開展研究性治療。爲此,FDA一共批准了3例,這是其中之一。這一特別的批覆形式表明,FDA在異種移植臨牀研究管理上已經及時調整並逐步放開了政策。

安德魯斯是一位終末期腎病患者,移植手術之前他已接受透析治療兩年多。透析治療嚴重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使他經常感到疲勞,無法進行正常活動。並且,安德魯斯還患有嚴重的併發症,他曾於2023年7月發作了一次心臟病。

更爲棘手的問題是,安德魯斯是O型血,這意味着他的腎移植之路更加複雜。因爲O型血的人雖然是萬能供血者,但作爲接受者卻受到限制。他只能接受相同血型供體的器官,這意味着相比大多數終末期腎病患者只需等待3~5年便可以得到腎源,但O型血患者通常需要等待5~10年,這無疑降低了他們獲得供體器官的機會。

“移植是腎衰竭的理想治療方法。”參與上述手術的醫生、馬薩諸塞州總醫院腎臟移植醫學主任Leonardo Riella表示。

異種移植臨牀研究上步伐加快

根據美國器官共享網絡(UNOS)的數據,美國有超過10萬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天有17人在等待中死亡。截至2024年11月,美國器官獲取和移植網絡數據顯示,約有9萬人正在等待腎臟移植。

而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國家糖尿病、消化和腎臟疾病研究所估計,等待名單上的患者只是80多萬名終末期腎病患者中的一小部分。

“異種移植代表了一個轉折點,它消除了器官短缺作爲移植障礙的問題。”Riella說,異種移植提供了一種遠比透析優越的解決方案。因爲透析雖然以維持患者生命,但會增加心血管併發症和感染的風險,長期效果不佳,並顯著降低生活質量。

這是安德魯斯兩年多來首次擺脫透析。手術團隊成員稱,術後他的新腎臟功能正常。

Riella表示,這進一步凸顯了異種移植在緩解人類器官短缺和拯救生命方面的潛力,並且還有助於減少器官衰竭和移植機會方面的健康不平等。

“這些醫生和護士所取得的成就是難以置信的,我感謝他們給了我新的生命。”安德魯斯強調,雖然異種移植的早期進展可能隻影響個別接受者,但從長遠來看,這種移植有可能改變數十萬人的生活。“我想激勵他們永遠不要放棄希望,因爲這次移植提供了希望。這是一線曙光。”

陳忠華表示,目前美國在異種移植臨牀研究上步伐加快。馬薩諸塞州總醫院與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已經形成良性競爭態勢。他們分別使用不同公司提供的“豬腎”。他預計,安德魯斯術後狀況預計會好於此前實施的豬腎移植患者,加之手術團隊已經從實施全球首例豬腎移植患者吸取了寶貴的臨牀經驗,這無疑會大大提升他的生活質量與生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