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連10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區 平均壽命男82.8歲、女88.4歲

香港連續十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有學者認爲,源於擁有完善的公共醫療體系,以及推廣預防勝於治療等措施;圖爲美心集團4月在九龍灣舉行的萬歲飲茶活動。(中新社)

香港連續十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根據港府統計,男性與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分別是82.8歲與88.4歲。長壽更重要是活得健康,多位高齡長者分享養生之道及長壽秘訣,98歲的鐘髮長期保持心境開朗,堅持「(就算)今日不開心,明天睡醒就統統忘記」;96歲的黃葵歡不挑飲擇食,但儘量不會吃肥膩食物。

大公報報導,有學者認爲,港人愈來愈長壽,源於擁有完善的公共醫療體系,推廣預防勝於治療,呼籲適齡人士驗身「早些知、早些醫」,配合適量運動和均衡飲食,保持身體健康。

根據多項統計研究,香港人平均壽命世界第一,男性平均預期壽命是83歲,女性則是88歲。

土瓜灣護老院四位長者受訪,年齡介乎92至100歲,個個健康,「天天能吃又好睡」。92歲的李葆培說話中氣十足,笑言長壽秘訣是「保持樂觀,隨遇而安,要(學會)放下!」李伯長期保持心境開朗,習慣做適量運動。謝錦嫦婆婆年屆100歲,除聽力較差,身體狀況良好,平日習慣做伸展運動,除定期覆診,很少因病要到醫院求醫。

98歲的鐘發伯伯每天上午7時起牀,晚上9時睡覺,吃得清淡,不吃肥膩食物。他笑言要保持樂觀心態、學懂善忘,「今日不開心,明天睡醒就統統忘記」。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凱欣表示,平日在地區遇到不少長者街坊,以大坑東邨爲例,有不少80歲或以上的長者,當中不少是雙老或獨居,「老友記」普遍都很健康,她認爲香港人長壽的原因包含多方面,例如完善的公共醫療體系讓港人不會因不夠錢而無法接受治療,提倡「預防勝於治療」,加強大腸癌等不同篩查計劃。

陳凱欣認爲,港府2009年推出「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2014年轉爲恆常計劃,現時每名合資格長者每年獲得2000元(港幣,下同,約256.8美元)醫療券,建議港府可適時「加碼」,將範圍擴大於預防疾病方面。

此外,香港人均壽命持續領先全球,隨着65歲及以上人口預計到2040年將超過30%,正催生龐大「銀髮經濟」新藍海。老年人口消費需求日益多元且購買力強大,市場調查顯示,專爲長者設計的智能健康監測設備、無障礙旅遊套餐及延續教育課程需求激增。2024年香港60歲或以上長者的消費開支約3420億元,約佔本地生產總值(GDP)11%,2034年預計可達4960億元(約63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