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區:五彩椒“釀”出鄉村振興好滋味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初夏時節,走進位於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中間坪村的廣西防城港旭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簾。一筐筐剛從地裡採摘回來的五彩椒被倒入自動清洗機,紅黃紫相間的辣椒在清澈的水流中翻滾跳動,宛如一幅流動的油畫。
據悉,廣西防城港旭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約1000萬元,佔地1200平方米,共2層。一樓設有清洗車間、冷庫及醃製車間,二樓配備包裝車間、倉庫、直播室及辦公室等功能區。項目可容納醃製彩椒40萬斤,年產值約1000萬元,直接帶動就業30人以上,幫助羣衆增收80萬元以上。
“以前都是人工清洗,不僅效率低,衛生條件也難以保證。”廣西防城港旭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駱祖源指着嶄新的生產線介紹道,“現在這條自動化清洗線具備清洗、風乾一體化功能,每小時可處理2噸辣椒。我們堅持當天採摘當天清洗,確保產品的新鮮度。”在生產線旁,質檢員小葉正全神貫注地檢查辣椒品質,她介紹道:“每批辣椒都要經過嚴格篩選,只有色澤鮮豔、大小均勻飽滿的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
走進醃製車間,近百個齊腰高的食品級聚乙烯大桶整齊排列,蔚爲壯觀。每個桶裡,紅黃紫相間的五彩椒在鹽水與醋酸中“沉睡”,散發着誘人的酸辣香氣。駱祖源詳細介紹了醃製工藝:“清洗乾淨的彩椒要經過45天的半成品醃製,然後進行二次清洗和人工分揀,確保每顆辣椒都完好無損。最後再經過15天的成品入味,整個醃製週期要達到60天才能上市銷售。”
在自動化包裝車間,又是另一番忙碌景象。傳送帶勻速前行,一個個整齊列隊的空罐等待裝填。上方的振動料斗輕輕顫動,紅黃綠紫的泡椒便如雨點般簌簌落下,灌裝機將辣椒與琥珀色的醃製汁液一同注入罐中。封蓋機“咔嗒”作響,一罐罐成品順着流水線進入包裝區。駱祖源說:“這條全自動生產線投入40萬元,可日產10000罐五彩泡椒。鮮椒收購價每斤3元,經過深加工後,瓶裝產品售價可達15元/斤,大大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除了線下銷售渠道,公司還積極拓展電商業務,目前已打造3個常態化直播間。“我們設計了統一的品牌標識,產品正在申報綠色食品認證。”駱祖源指着直播數據說,“現在銷量還是非常可觀的,很多回頭客反饋說我們的五彩椒拌飯、炒菜都特別香!”
作爲土生土長的潭油村人,駱祖源希望帶領鄉親們將傳統的五彩椒發展成爲年產值超千萬元的特色產業。五彩椒產業的發展,也爲當地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港口區光坡鎮光坡村村民楊舒怡就是受益者之一,她在公司從事質檢、包裝等工作,每月能獲得4500元的工資。“在這裡工作既能照顧家裡,收入也比以前務農高多了。”楊舒怡笑着說。
從一顆五彩椒到一個富民產業,背後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來,港口區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將五彩椒產業列爲鄉村振興重點培育的特色產業。通過“村集體+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在企沙鎮山新村、光坡鎮潭油村等4個村打造了濱海彩椒產業示範基地,一期工程已完成500畝標準化種植。其中,企沙鎮山新村集中連片種植390畝,光坡鎮潭油村70畝,光坡村30畝,王府街道白沙村10畝。年產可達150萬斤,產值約450萬元,可帶動羣衆、脫貧戶約 250戶(500人)就業,直接增加羣衆收入120萬元。
“如今,我們的加工廠已建立起來了,但這纔剛剛開始。”港口區農業農村水利局副局長趙俊羽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完善產業鏈條,提升產品品質,推動五彩椒產業向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讓五彩椒真正成爲富民強村的金鑰匙。(洪許豔、鍾雲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