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開心指數疫後新高 愈老愈快樂 27%學生焦慮創5年新高
香港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劉玄寧
有調查指出,今年港人的「整體開心指數」爲5.95分(10分最高),是連續下跌兩年後初見回升並創疫後新高。研究顯示,年紀愈大受訪羣組的開心指數愈高,其中嬰兒潮世代(61歲或以上)達6.63分,Z世代(18歲至28歲)卻只得5.74分,傳統上開心隨年齡呈現的「U形曲線」(即年輕時較高、中年降至低谷、老年再回升)已逐漸模糊,與國際研究看齊。
文匯報報導,專家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從「知」到「行」培育資訊素養與實踐力;串聯校園、職場,提升全民心理韌性及跨代理解以建構家庭支援系統;以及強化社會鄰里連結,推動銀齡參與。
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香港開心點)」自2015年起透過調查量度港人的開心程度和抑鬱情緒,瞭解其開心的背後原因以作出具針對性的建議。「香港開心D」於今年7月23日至8月15日成功訪問2067名市民,結果顯示今年香港整體開心指數爲5.95分,較去年的5.63分高,是繼2022年錄得近年高位6.59分後連跌兩年,再次出現升勢。
按年齡羣組計,Z世代只得5.74分最低,嬰兒潮世代錄得6.63分,是最開心羣組;Y世代(29歲至44歲)及X世代(45歲至60歲)分別爲5.9分及5.96分。不同世代關注的重點亦有不同,Z世代心理資本及價值觀最弱、Y世代心理健康及對外在環境滿意度最低、嬰兒潮世代身體健康及社會幸福感最低。
調查分析揭示各世代面臨的困境,Z世代的心理資本與價值觀最爲薄弱;Y世代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亦對經濟狀況感到焦慮。相對而言,縱然嬰兒潮世代的開心指數較高,但其自評身體健康狀況與社會幸福感兩項因素,均是其維持開心的隱憂。
另據大公報報導,新學年已過了一個多月,學生開學的適應和精神健康狀況值得關注。香港青年協會輔導服務14日公佈「2025中學生開學適應調查」,調查顯示逾四分之一(27.8%)受訪學生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創5年新高。此外,逾半受訪學生不傾向「開口向人求助」因而延誤介入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