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一線|恆生科技指數週內下跌,南向資金大手筆加倉,卡遊衝刺港股IPO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遲悅 香港報道
上週(4月14日-4月17日),受香港公衆節假日影響,港股市場僅開市4個工作日,恆生指數在周內呈現先升後跌的趨勢,並在最後一個交易日有所回升。
具體來看,恆生指數收報21395.14點,周內回升2.30%;恆生科技指數收報4887.37點,周內下跌0.27%;國企指數收報7897.44點,周內回升1.23%。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臨近節假日,疊加關稅博弈進入階段性的“沉悶局面”,港股市場交投活躍度較前幾周有所下滑。
根據港交所數據,上週大市成交額約2776億港元,港股通上週淨流入約232億港元。
華西證券也指出,近期關稅政策給市場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造成港股市場和恆生科技指數的回調。長期來看,華西證券堅定看好受關稅影響較小以及基本面存在改善預期的AI+互聯網與內需兩條主線,投資者可以注意該類型股票調整時期的買入機會。
中信證券則認爲,展望2025年,預計中概互聯網板塊行情將圍繞AI進展、宏觀及流動性變化、競爭格局變化、股東回報等要素演繹,AI基座模型的能力、迭代速度,頭部雲廠商的雲計算收入增速,AI應用的能力升級,將是投資人短期關注重點。
顏招駿預測,若近期關稅衝擊僅維持在貿易層面的限制而非金融層面,恆生指數短期內將不會低於4月9日的低點。目前,恆生指數的波幅指數已從高位顯著回落,此外,港股及美股的波幅將會逐漸收窄,市場將逐漸從4月初單邊向下趨勢轉爲雙向波動震盪爲主。
香港歡迎海外中概股迴流上市
“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迴流,必須讓香港成爲其首選的上市地”,這是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4月13日在網絡日誌中針對全球最新變化的表態。
在中美貿易衝突局勢下,中概股迴流香港的路徑、企業準備和港股投資機會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據高盛估算,目前共有27家中概股符合在香港進行雙重或第二上市的條件,其中包括拼多多、唯品會等消費股,富途控股、陸金所、老虎證券等金融股,以及晶科能源等信息技術股。
陳茂波進一步表示,香港已建立便利海外上市企業來港雙重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監管框架,並已指示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做好準備。港交所也在加緊東盟及中東市場的推廣工作,吸引當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
有業內人士表示,自2024年9月開始,中國資產重估持續主導港股行情,儘管“對等關稅”政策擾動市場,但港股長期向上走勢未變,港交所也有望成爲本輪中概股迴歸的受益者。
陳茂波指出,在當前全球市場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顯得更加穩定和具吸引力。近期不少國際大型金融機構和其他地區的耐心資本對香港市場愈加重視,並深入探討增加在香港市場的參與,也有更多科技企業希望以香港爲基地拓展國際市場。
據悉,中概股迴流港股主要有三種方式:私有化退市後新申請香港上市、在香港二次上市、在香港雙重主要上市。其中,二次上市流程簡單、所需時間短,合規要求獲多項豁免;而雙重主要上市,因爲兩個資本市場同爲第一上市地,公司必須符合香港所有的上市規則,相比二次上市最大的優勢是,可以納入港股通。
目前,阿里巴巴、本站、京東等中概股已經在香港二次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
南向資金加倉疊加賣空降溫
在外部環境波動的情況下,南向資金持續佈局港股市場。
截至4月17日,4月以來的12個交易日裡,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達1658.08億港元,創同期歷史新高。其中,有7個交易日單日淨流入超百億港元,4月9日單日淨買入355.86億港元,刷新了紀錄。
自美國於4月2日宣佈“對等關稅”政策後,恆生指數與科技指數分別下跌7.82%和9.62%。然而,南向資金逆勢抄底,尤其在4月7日至11日的市場波動期間,單週淨流入822.53億港元,重點加倉了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等互聯網科技巨頭,分別淨買入142億港元、122億港元、96億港元。
據悉,機構普遍採用“啞鈴策略”,主攻科技成長與高股息資產。一季度南向資金淨買入非必需性消費(1239.66億港元)和資訊科技業(1025.03億港元),位居前列。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港股科技龍頭股的賣空活動出現顯著降溫,與南向資金的動向形成了呼應。
與4月8日相比,阿里巴巴-SW的賣空量從4345.44萬股降至1954.07萬股,下降幅度達到55%;騰訊控股的賣空量從1101.3萬股降至326.89萬股,下降幅度爲70%;小米集團-W的賣空量從1.026億股降至1542.92萬股,下降了85%。這一變化與4月初恆指單日暴跌13%時部分科技股賣空量激增超8倍形成了鮮明對比。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賣空收縮可能與多重因素存在潛在關聯。一方面,南向資金持續增持科技股(3月淨流入超800億港元),可能對空頭操作形成了一定壓制;另一方面,政策層對AI及半導體領域的支持加碼,疊加企業技術突破,部分修復了市場對科技股長期價值的預期。此外,經歷4月初的劇烈調整後,恆生科技指數市盈率接近年初低點,吸引了長線資金逢低佈局。
映恩生物登陸港股,首日盤中漲超130%
4月15日,抗體偶聯藥物(ADC)研製企業映恩生物正式登陸港交所。首日盤中漲幅達130%,國際配售超14倍認購,募資超2億美元,創下2022年以來18A生物科技港股IPO規模的新高。
據Frost & Sullivan數據,全球ADC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2年的79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647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爲30%。中國以佔全球40%的研發管線快速崛起,已有20款國產ADC獲得FDA或CDE的特殊審評認定。
映恩生物憑藉四大自主技術平臺(DITAC、DIBAC、DIMAC、DUPAC),構建了13條ADC管線,其中7款已進入臨牀階段。核心產品DB-1303(HER2 ADC)和DB-1311(B7-H3 ADC)分別授權給BioNTech,交易總額超15億美元。DB-1303作爲第三代HER2 ADC,在HER2低表達腫瘤模型中展現出劑量依賴性抑瘤效應,目前處於3期臨牀階段。
映恩生物招股書披露,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企業研發投入累計達15.01億元,淨虧損達13.11億元,這凸顯了生物科技企業的“燒錢”特性。
德勤中國認爲,港股流動性改善及互聯互通機制的優化將持續吸引醫療企業在港上市,但企業仍需通過構建技術壁壘與提升BD(商務拓展)能力,來實現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卡遊衝刺港股IPO
中國最大的集換式卡牌廠商卡遊有限公司近日更新了港交所招股書,並於4月14日重啓IPO進程。
招股書顯示,2024年公司營收達100.57億元人民幣,經調整淨利潤爲44.66億元,淨利潤率高達44.4%。相比之下,2022年和2023年的經調整淨利潤率分別爲39.5%和35.1%。公司的核心業務——集換式卡牌,貢獻了超過八成的收入。
據灼識諮詢數據,卡遊在中國泛娛樂玩具集換式卡牌領域的市場份額達到71.1%,穩居行業龍頭地位。
受益於“二次元經濟”的爆發,卡遊的版權覆蓋了奧特曼、斗羅大陸、哈利波特等70個IP,其中69個爲授權IP。在技術方面,卡遊的產品研發週期僅爲20-30天,擁有11個設計工作室和471名設計人才,並且建立了專利體系與CNAS認證檢驗中心,樹立了行業標杆。
2024年10月,卡遊與日本圓谷聯合推出支持四國語言的奧特曼卡牌,並同步進入全球23個市場。
招股書顯示,此次港股募資所得資金將用於擴建產能、拓展IP矩陣以及開發新材料產品。
有分析師指出,在中國潮玩出海的浪潮中,卡遊憑藉IP運營、供應鏈效率以及線下渠道構建了競爭壁壘。然而,爲了延續高速增長,卡遊需要在海外市場找到差異化的突破點。
本週前瞻
經濟數據
4月23日(週三)中國香港3月綜合CPI年率、月率3(%)
財報發佈
本週,新東方、中廣核電力、中國鋁業、比亞迪股份、中國平安、中國電信等企業將發佈最新財報。
(本文機構觀點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代表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