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未來10年已覓足夠土地 公屋供應「頭輕尾重」徹底扭轉
▲香港寸土寸金,房屋政策備受關注。(圖/路透社)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香港政府30日公佈《長遠房屋策略》週年進度報告,下一個十年期總房屋需求爲41萬9100個單位,港府因此將供應目標定於42萬個單位,其中,公營房屋29.4萬個、私營房屋爲12.6萬個,公私營比例爲7:3。港府也強調,在未來十年,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滿足供應目標,「公營房屋供應『頭輕尾重』的情況已徹底被扭轉。」
根據《香港電臺》報導,香港房屋局表示,29.4萬個單位的公營房屋供應目標,會分爲17.6萬個公屋或綠置居單位,以及11.8萬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
房屋局指出,解決房屋問題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點,房屋局一直積極推展多項「提速、提量、提質、提效」的措施,以儘快增加公營房屋供應,自本屆政府上任以來,已有超過10.3萬個家庭獲安排入住公屋或購買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和香港房屋協會出售的資助出售單位,數字較上一個三年期的約6.85萬個家庭大幅增加約五成。
房屋局說,在未來十年,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可滿足29.4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供應目標,「在我們不懈的努力下,公營房屋供應『頭輕尾重』的情況已徹底被扭轉。」
房屋局續指,未來五年,總體公營房屋建屋量,包括簡約公屋在內,將達到18.9萬個單位,較本屆政府上任時大幅增加約80%;就傳統公營房屋供應而言,未來五年的供應量預計將達16.95萬個單位,包括約11.06萬個公屋/綠置居單位和約5.89萬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即平均每年有超過3萬個單位落成,是過去24年來的新高。
房屋局還說,與本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相比,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的供應比當時預計的大幅增加約50%,「政府在規劃公營房屋發展時,會繼續保持足夠彈性,以確保未來的公營房屋建屋量可以因應實際情況的轉變,而適時作出相應調整。」私營房屋供應方面,房屋局指出,未來十年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爲12.6萬個單位,政府未來十年會有足夠土地滿足上述目標,「除了賣地項目外,其他私營房屋土地來源包括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市區重建局項目及私人發展項目。」
此外,房屋局也在報告中公佈了未來房屋政策的四個重要方向,分別爲鼓勵市民循房屋階梯上進上流;善用現有公營房屋資源;進一步提升建造成本效益,確保公營房屋計劃順利推行,以及推動落實「簡樸房」規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