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重磅推出科研人才職稱改革新政

甘肅科技報社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張雲文) 近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聯合發佈《甘肅省實驗技術系列職稱評價條件標準》和《甘肅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職稱評價條件標準》,兩項新規聚焦實驗技術及自然科學研究崗位特點,以“品德、能力、業績”爲核心導向,構建分層分類、精準科學的評價體系,爲全省科研人才職業發展提供製度保障,助力“強科技”行動目標落地見效。

制度創新:分層分類構建精準評價體系

新規立足實驗技術與自然科學研究崗位差異,打破傳統職稱評審“一刀切”模式,建立差異化評價標準。在實驗技術系列中,首次設立正高級實驗師、高級實驗師、實驗師、助理實驗師4個層級,明確科學實驗、教學實驗、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等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評價重點從過往側重學歷、資歷轉向實踐能力考覈,將實驗室安全管理、大型儀器設備維護、實驗技術創新等納入評審指標,尤其對解決關鍵技術難題、推動成果轉化的突出貢獻給予傾斜支持。

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則構建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三級職稱體系,突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的梯度要求。新規強調科研成果的“實際價值”,將國家級科技獎勵、省級科技獎一等獎、高水平論文、行業標準制定等作爲核心評價指標,同時將專利發明、技術規範、實驗教材編寫、學生競賽指導獲獎等10餘類成果納入多元化認定範疇,打破“唯論文”桎梏。值得注意的是,省級科技獎二等獎及以上可直接替代1篇核心期刊論文,國家級項目驗收報告、技術轉化經濟效益等可作爲“代表作”參評。

破格晉升:暢通特殊人才成長通道

針對科研領域“偏才”“專才”涌現的現實需求,新規創新設立破格晉升機制,爲業績突出者開闢“綠色通道”。實驗技術系列正高級職稱申報者若獲國家級科技獎勵或取得2項以上核心技術突破,可豁免學歷、年限限制;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則推行“業績達標+專家推薦”模式,對急需緊缺人才實行同行評議與業績量化考覈相結合的靈活評審。此外,新規特別設立“特殊人才直通車”,對作出重大貢獻或填補領域空白的頂尖人才,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基層導向:強化實踐服務能力考覈

新規強化科研人才服務基層的實踐要求,明確省市屬單位申報高級職稱人員須具備1年以上鄉村振興或企業幫扶經歷,脫貧攻堅、駐村工作等時限可計入服務時長。此舉旨在推動科研人才深入生產一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例如,實驗技術人才在基層開展的技術攻關、設備改造項目,自然科學研究人員在企業實施的產學研合作成果,均可作爲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

制度保障:嚴守學術誠信 優化評審流程

新規堅持“品德爲先”的評審原則,將學術造假、師德失範等行爲納入誠信檔案“黑名單”,實行“一票否決”。在評審流程上,推行“代表作”制度,允許實驗報告、技術總結、未公開研究成果等替代傳統論文;核心成果實行“最高級別僅計一次”原則,避免重複評價。初級職稱(研究實習員)由用人單位直接考覈認定,簡化評審程序。新規還明確,業績計算截止至申報當年9月30日,之後取得的成果可納入下一年度申報,確保評價時效性與公平性。

改革成效:釋放創新動能 助推高質量發展

據悉,此次改革旨在破解“唯論文、唯帽子”頑疾,通過建立“幹什麼?評什麼?”的精準評價機制,加速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創新生態。此舉不僅爲甘肅省打造西北科技創新高地提供人才支撐,更爲實現“強科技”行動目標註入強勁動能。

兩項新規於發佈日2025年7月23日正式施行,標誌着我省在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構建新時代人才評價體系方面邁出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