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實踐黃河上游生態保護高品質發展

甘肅實踐黃河上游生態保護高品質發展。圖爲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阿萬倉溼地景色。(新華社)

甘肅實踐黃河上游生態保護高品質發展。圖爲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境內的劉家峽庫區。(新華社)

甘肅實踐黃河上游生態保護高品質發展。圖爲拼版照片:上圖爲2011年6月9日兩名技術人員查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歐強村當時瑪曲草原沙化最嚴重草場之一沙化退化情況。(新華社);下圖爲2023年7月6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歐強村境內治理修復的草原。(新華社)

甘肅實踐黃河上游生態保護高品質發展。圖爲甘肅省慶陽市東數西算產業園區。(新華社)

黃河上游在甘肅兩進兩出,流經913公里,這不僅是地理脈絡,也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沉甸甸責任。

初秋,甘肅青海四川三省交界處瑪曲草原生機盎然。瑪曲,藏語意爲「黃河」。黃河環繞瑪曲全境433公里。此前瑪曲草原沙化,草場面積一度達到80多萬畝,直接影響黃河下游水質和水量。

黃河之「困」,既有客觀制約,也有人爲因素。黃河甘肅段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易退化;甘肅作爲欠發達地區,發展歷史欠帳大,部分地區污染排放強度較高。

2021年起,投資逾5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統籌推進水工程建設、水災害防禦、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整治各項工作,不斷完善「流域治理一幅圖」。

如今,瑪曲縣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98.4%,可治理草原溼地全部治理完畢。黃河瑪曲出境流量達到173億立方米,較10年前提高近五成

水土流失是黃河「心腹」之患,也是甘肅「切膚」之痛。甘肅黃河流域涉及全省9個市州,佔全省面積34%。2019年黃河甘肅段水土流失面積達4.71萬平方公里。

聚焦「土不下山、泥不出溝、就地攔蓄、改善生態」目標,甘肅探索出獨特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定西市自2020年起連續4年開展「綠滿隴中」行動,每年攔蓄3700多萬噸泥沙。今年1月黃河流域最大一筆水土保持生態產品轉化交易在定西市簽約,交易額破億元。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甘肅省黃河流域全口徑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累計逾2萬平方公里。

曾以土黃爲主色調的黃河甘肅段,正漸變綠。

蘭州石化公司關停所有地下水、地表水取水工程,實施「源長制」污染源頭管控,對化工污水處理裝置和煉油污水處理裝置均完成升級改造。改造後出水化學需氧量(COD)濃度由50毫克每升下降到30毫克每升。

2024年,甘肅省黃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7.56%,同比增長4.88個百分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穩定實現「一河淨水送下游」。

甘肅黃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人均和耕地畝均水資源佔有量分別爲全流域的十分之七、三分之一、六分之一,流域集中甘肅約80%人口和約80%的地區生產總值(GDP),保護和發展的矛盾凸出。

這是場深度節水控水攻堅戰:推行節水灌溉、發展旱作農業、開展畜牧漁業節水、強化再生水利用、促進雨水利用。

這是項嚴格剛性約束:建立水資源承載力分區管控體系,限制水資源嚴重短缺地區城市發展規模、高耗水專案建設,建立覆蓋全流域的取用水總量控制體系……

這是多地一系列積極舉措:引洮供水工程多措並舉推進精準調度,整體水損控制在7%以內;天水市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數位智慧滴灌系統實現「水不下山、泥不入溝」;在白銀市白銀區,甘肅東方鈦業工業用水實現3次循環,生產1噸鈦白粉的原水用水量由60噸減至24噸。

據統計,2024年甘肅省萬元GDP、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爲41.8立方米、15.8立方米,同比分別減少3.2立方米、0.2立方米。

節水爲基,甘肅產業升級迸發綠色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