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津味”魅力,共赴“和合共生”之約
來源:未來網
8月9日,“何以中國 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以下簡稱“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將在天津舉辦。連日來,在線上,《何以中國 且看天津》《邂逅魅力天津》等宣傳片引發廣泛關注;在線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走進天津西青區楊柳青古鎮,於“DIY空間手工藝體驗”區探訪“和合”意趣,在石家大院的青磚灰瓦間探尋古建肌理中的文化共生……每一次互動、每一處探訪,皆能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與“和合共生”的深厚底蘊。
“地當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車。”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海河奔騰至此,最終匯入大海。這種獨特的地理格局,孕育着天津的“開放包容基因”。從古代漕運時期南來北往的商船在此停靠,到近代開埠後中西方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再到如今成爲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海陸交匯點之一,天津始終以海納百川的姿態接納着來自各方的養分,不僅爲城市的多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讓“和合共生”的理念日漸融入城市血脈。
“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韻味的城市,要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街區,使其在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中綻放異彩。”如今,津門文化在堅守傳統根脈中擁抱時代新風,於古今交融中實現創新發展,生動彰顯“和合共生”的文化基因。比如,色彩斑斕的楊柳青年木板畫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駐足欣賞,楊柳青特色文化產業拔節生長;形神兼備的“泥人張”彩塑透着匠心,幾代傳承人砥礪前行爲其增添時代特色。
“和合共生”的理念,在天津大地茁壯生長,也生動詮釋“何以中國”。天津天開高教科創園構建“一核兩翼多點”創新生態圈,加強與中關村、北大清華等高校合作,助力京津冀協同創新;隨着一系列修復工程推進,潮白河河畔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2025年上合峰會選址天津,將助力天津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向世界遞出新名片……“和合共生”理念在天津現代產業發展中落地生根,讓這座城市在時代浪潮中始終保持着獨特的活力與魅力。
從文化傳承到科技創新,從生態治理到城市更新,從區域協同到對外開放,天津的發展脈絡映照着中國奮進的足跡。講好天津故事,也是講好中國故事。如何講?不妨以時代視角進一步激活歷史底蘊,以技術賦能架起溝通橋樑。
本次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既深入“歷史現場”探尋文化根脈,也藉助現代傳媒技術打造立體化、可視化傳播矩陣,將“和合共生”理念直觀地呈現給受衆。例如,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行走“津門故里”,沉浸式感受津門法鼓、楊柳青年畫等傳統民俗與現代生活的交融;《何以中國|讀懂天津之建築文化》橫屏長圖海報生動展現天津“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建築文化;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設置諸多互動活動,鼓勵民衆參與討論,打破了傳統傳播的單向性,形成全民參與的熱烈氛圍,讓城市魅力與國家形象愈發鮮活可感。
何以中國,且看天津。我們期待,這場“和合共生”之約不僅展現天津的萬千氣象,更能夠結出累累碩果,爲天津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讓“和合共生”的理念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與認同,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多元力量。(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