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屈公病」會高燒皮疹 患者恐留關節痛後遺症
廣東省屈公病疫情嚴峻,爲儘快阻斷疾病傳播,廣東全省全民總動員於本週開展爲期一週的集中滅蚊行動。(取材自央視)
中國屈公病疫情嚴重,當局發佈「後遺症告知書」,指目前無特效藥,感染後會出現持續高燒、劇烈關節疼痛、皮疹等症狀。有患者表示痛到無法行走。醫師表示,少數患者會殘留關節疼痛的後遺症,最久可能持續18個月。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微信公衆號昨晚發佈「基孔肯雅熱」(屈公病)後遺症告知書,表示屈公病是由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無特效藥可治,感染後可能出現持續高燒(39℃以上)、劇烈關節疼痛、皮疹等症狀,部分患者甚至會發展爲慢性病痛或嚴重併發症,嚴重影響健康和生活品質。
綜合媒體報導,患者洪小姐表示,一開始她感覺到關節痛,第二天就疼痛到無法行走;「當天夜晚就發燒了,抽血檢查結果顯示是基孔肯雅熱。」
另一名患者樑先生表示,發病頭兩天一直髮燒,高至39.6℃,就醫後確診並進行隔離治療。相關症狀有發燒、皮疹加上關節疼痛,「手腳腫脹,皮疹消退後皮膚也有些變色,全身關節疼得就像被揍了一頓似的,特別難受。」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生彭揚惠表示,醫院目前收治的屈公病患者多爲輕症,出院時症狀大多緩解,僅少數患者可能殘留輕微關節疼痛,部分病人的關節痛持續時間爲1至3個月,甚至是18個月。
彭揚惠表示,感染屈公病後會出現關節疼痛的部位主要是踝、指、腕等遠端小關節,也可累及膝、肩等大關節,關節僵硬會影響活動,因此患者需儘量臥牀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