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鄱沃野繪新景

“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如何進一步夯實“三農”基本盤,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農業大省江西必須回答的問題。

糧食產量連續12年穩定在430億斤以上,“菜籃子”產品供給充裕,農業科技持續強化,農業產業化駛入“快車道”,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加速推進……8月25日,“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成就新聞發佈會上,隨着系列成就的公佈,一幅農業質效雙增、農村和美宜居、農民穩定增收的“三農”發展新畫卷,徐徐展開。

糧食產量連續12年超430億斤

預計今年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食爲政首,糧安天下。

“十四五”期間,在耕地資源趨緊的形勢下,江西依然實現了糧食穩面穩產、油料擴面增長。2024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比2020年分別增長0.06%、1.49%;油菜播種面積、產量比2020年分別增長20.71%、23.31%。江西是怎麼做到的?

“江西是農業大省、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首要任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李文信表示,“十四五”以來,我省深入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和“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發佈會上,傳來好消息:2024年,全省糧食產量達439.2億斤,連續12年穩定在430億斤以上;油料產量151.3萬噸,比2020年增長23.3%。今年早稻和夏糧夏油已豐收到手,秋糧長勢良好,預計全年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2024年,全省生豬出欄3035.6萬頭、比2020年增長36.8%,生豬外調量穩居全國前列;全省家禽出欄6.01億隻、比2020年增長5.8%……不僅是糧油,我省還先後出臺了設施蔬菜、漁業、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文件,夯實重要農產品供給基礎,積極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穩定供給的背後,離不開江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力保障農業農村領域的投入。

今年上半年,全省用於農業農村領域相關支出達3683億元,四年半的支出比“十三五”時期五年總支出還多542億元。其中,全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085.84萬畝,累計建成面積佔全省耕地面積的76.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20個百分點;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標準從每畝112元提高到目前的每畝123元。

不但供得上,還能吃得好。我省深入推進省部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建設,率先整省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智慧監管,全省主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農藥、化肥施用量比2020年分別減少6.13%、2.59%。

農業產業化發展邁入“快車道”

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是產業振興。

“‘十四五’初期,我們提出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23年,我們認識到,必須進一步突出農業產業化這個重點,帶動鄉村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徐傑表示,農業產業化發展邁入“快車道”,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

——2023年以來,全省共招引重大農業項目1945個,簽約金額達3100多億元。

——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分別達81家、1147家,比2022年分別淨增13家、89家。

——全省1147家省級龍頭企業,帶動376萬戶農民每戶年均增收4260元。

一個個龍頭企業落戶鄉村,一個個產業在田野生根。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正激發着脫貧地區的內生動力。

我省因勢利導,不斷加大鞏固成果要素保障。2021年至2024年,各級銜接資金累計投入455.09億元,年均增幅2.82%。將25個脫貧縣確定爲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每年投入銜接資金約佔全省銜接資金總額的50%。

同時,我省還在全國率先建立覆蓋全省農村人口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系統”,強化精準識別,並加強產業、就業幫扶,精準匹配開發式幫扶與兜底保障措施,戶均享受幫扶措施3.6個。全省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0年的12877元,增至2024年的18436元,年均增幅達9.4%,高於全省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鄉村建設全面提質

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鄉村不僅是農業生產的空間載體,也是廣大農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故土。如何實現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水平一體提升,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新生活?

江西的做法是: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爲引領,紮實推進村莊整治、庭院整治、美麗宜居示範創建、“美麗活力鄉村+鄉宿”聯動建設、村莊長效管護等五大專項提升行動,創新開展“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

爲加速鄉村向“全面美”“持久美”轉變,有效扭轉鄉村“重建輕管”傾向,我省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全域推行“五定包乾”長效管護機制,並創新搭建“萬村碼上通”平臺,平臺問題辦結率、羣衆滿意率均保持在95%以上。同時,把鄉村產業發展與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培育打造每縣(市、區)1至2個、全省134個優勢特色產業。爲強化鄉村由“建設”向“運營”轉變的發展理念,我省還以發展鄉村民宿新業態爲切入點,喚醒鄉村“沉睡”資源,讓美麗鄉村催生“美麗經濟”。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發展鄉宿7556家,較“十三五”增長90.7%。

隨着供電供水、網絡等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村莊不僅變美了、變富了,也更現代了。目前,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4.1%,農村公路里程達18.4萬公里,100%的鄉鎮和100%的村組通了水泥路,行政村實現5G網絡全面通達,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實現自然村全覆蓋。

“目前,我們正在抓緊編制我省‘十五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爲’目標要求,凝心聚力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健全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朝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