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過程艱辛 瑠公綠廊成臺北東區亮點
臺北市政府將東區SOGO忠孝館後方復興南路一段135巷打造成「瑠公綠廊」,重現過去「大灣河道」水文記憶。記者林麗玉/攝影
北市復興南路一段135巷東區商圈的「瑠公綠廊」去年中啓用,是融合綠意、以人爲本休憩空間,結合瑠公圳公園,入口水車意象訴說昔日瑠公圳歷史。其實改造工程一度面臨困難,里長透露曾一天接逾50通抗議電話,如今綠廊已成東區亮點。
光武里長韓修和說,原瑠公綠廊所在位置,畫有99格汽機車停車位,也有百貨公司計程車排班區,要規畫爲綠廊時,抗議不斷。他回憶,改造訊息出爐後,裡辦一天接到至少50通謾罵電話,打來就是罵「機車族、住戶權益在哪裡?」有一車道改爲徒步區,周邊大樓也反對,他坦言「當時市府與里長壓力非常大」。
韓修和說,與市府討論後,除在周邊找到替代車格,也在每棟大樓管委會開會時一一說明,解決百貨計程車排班需求。如今綠廊完工,百貨公司也稱綠廊是後花園,周邊社區長者願意出門到綠廊休閒,更有許多團體來參訪。
北市新工處表示,瑠公綠廊過去爲上埤地區自然形成的大灣河道,1979年隨都市計劃隱身爲忠孝東路後巷圳路,至1985年重新規畫爲停車場空間。
爲推動東區公共空間及人本環境,新工處配合都發局2019年推「東區發展振興計劃」,重新探討「以人爲本步行環境」及「東區綠廊串聯」爲改造理念。
改造工程前年8月1日開工,去年6月30日完工,串聯瑠公圳公園,整合復興南路1段135巷道路及中央綠廊道,改善原廣場狹長難行的動線,打造爲有植栽敷地景觀的都市生態綠洲。另設置3座水霧圓環強化綠環境,配合夜間水波紋燈及水霧設施,重現「大灣河道」水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