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技術「走向市場」元年 三大賽道成形
來自日本、臺灣與中國共16位鈣鈦礦領域專家,包括Panasonic應材總經理金子幸広(左五起)、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刁維光、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郭宗枋,在第五屆臺灣鈣鈦礦論壇開講。徐妤青/攝影
隨着鈣鈦礦成爲日本大阪世博最受矚目技術之一,業界指出,今年正是鈣鈦礦「走向市場的元年」,而且賽道已然成形,應用領域涵蓋室內弱光發電、穿戴式裝置、建築整合太陽能(BIPV)、車載太陽能(VIPV)及醫療X-ray感測等,展現多元化潛力。
臺灣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20日在長庚大學登場,來自日本、臺灣與中國共16位鈣鈦礦領域專家,上臺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應用趨勢,持續推動產業技術交流與市場發展;現場匯聚超過300位來自產官學研領域人士;共同爲臺灣鈣鈦礦太陽能產業的交流與合作揭開新篇章。
拓展應用場域 掀能源科技競賽
這屆論壇以「Perovskite NEXT:鈣鈦礦賽道成形,創新技術走向市場」 爲主題,探討如何加速技術商品化並擴展應用場域,爲全球能源轉型注入新動能。
臺灣鈣鈦礦研發及產業聯盟理事長陳來助(左)致贈一片鈣鈦礦太陽能板給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業者/提供
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致詞時強調「破壞式創新」的思維,並提醒業界,技術發展成熟,走向市場之際,應優先切入「願意付最高代價的應用場域」,例如與生命相關的醫療產業,鈣鈦礦產業鏈在「市場策略」方面不妨多加琢磨,找出有利的應用方向。
主辦單位臺灣鈣鈦礦研發及產業聯盟理事長陳來助指出,日前他率團到日本大阪的國際世界博覽會參觀,看到積水化學在公車候車亭安裝薄膜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爲夜間LED照明提供電力,松下控股公司則將在其展館「NOMO之國」中,展示具美感的鈣鈦礦創能玻璃,如何融入城市生活,均具高度實用性。
陳來助特別提出,今年可說是鈣鈦礦技術走向市場的商業化元年,三大賽道已然形成,首先是「國家賽道」,目前全球15個國家投入研發與產業化,中國率先進入GW級量產,歐洲的英國、波蘭,以及美國,還有日本、韓國與澳洲均持續投資,臺灣也有臺灣鈣鈦礦科技建置新產線。全球各國加速進入商業化與量產規模,形成新一波能源科技競逐。
轉換效率躍升 遠超市場現有水準
其次是「效率賽道」:鈣鈦礦轉換效率逐年提升,預期2026年、2028年、2030年模組將陸續達成26%、28%、30%,將遠超現有市場水準。第三是臺灣業者很有機會的「應用賽道」,臺灣市場已經可見鈣鈦礦創能門窗、自供電電子桌牌、農電共生智能溫室,也朝穿戴式裝置、車載太陽能及醫療X-ray感測方面,創新應用多元化。
論壇講師羣涵蓋國際知名企業與學研單位,包括Panasonic應用材料公司總經理金子幸広、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郭宗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刁維光等,並有多位長期投入鈣鈦礦技術開發與應用的專家共同參與,爲與會者帶來跨國、跨領域的第一手見解。
其中,Panasonic應用材料公司總經理金子幸広詳細介紹該公司積極開發的鈣鈦礦太陽能窗,也就是「發電玻璃」,其可以透過印刷技術表現透明度,並雷射圖案,展現藝術性,巧妙融合在城市建築,未來研發重點在於防水及防氧,目標是使用20年後仍保有八成發電效益。
見證關鍵歷程 亞洲重要交流平臺
第一屆鈣鈦礦校園創意競賽頒獎典禮同步在論壇中登場,由臺灣鈣鈦礦研發及產業聯盟理事長陳來助(前排右)頒獎給10組得獎者,其中金獎得主爲清大學生。徐妤青/攝影
當天,同步舉行第一屆鈣鈦礦校園創意競賽頒獎典禮暨作品展,展現青年學子的創新思維與應用潛力;另設有鈣鈦礦太陽能產業鏈策展專區,讓與會者近距離了解最新產品與技術動態。其中,高雄市信義國小科展團隊師生表示,臺灣鈣鈦礦科技贊助了幾片鈣鈦礦太陽能片,讓他們設計節能溫室,並得到初步實驗成果。
主辦單位表示,2022年首屆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登場以來,已成爲臺灣乃至亞洲的重要專業交流平臺,見證技術從實驗室概念到市場化實踐的關鍵歷程,今年邁入第五屆,論壇不僅延續技術分享的深度與廣度,更強化跨界對話與產業落地,加速推動鈣鈦礦在全球綠能轉型中的應用價值。
臺灣鈣鈦礦科技贊助高雄信義國小科展團隊,讓小學生運用鈣鈦礦太陽能板進行節能溫室實驗,論壇活動當天她們也到場展示實驗成果,受到關注。 徐妤青/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