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育海草 富山保育區植千株苗
好好善待動物協會、水試所東部中心及臺東區漁會三方合作,在臺東富山漁業保育區推動海草覆育計劃,浮潛志工下水採集「泰來草」海草果實。(好好善待動物協會提供/蕭嘉蕙臺東傳真)
受氣候變遷及人爲開發影響,臺灣海草牀日益縮減,好好善待動物協會與水產試驗所東部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擇定臺東富山漁業保育區推動海草覆育計劃,並於22日世界地球日完成種植1000顆「泰來草」種子,有望成爲繼屏東海口後,臺灣本島第二大泰來草海草牀。
海草牀不僅有助於穩固海域底質、防止海岸侵蝕,亦能提供魚蝦蟹等海洋生物棲息或作爲食物來源。臺灣海草牀多分佈於澎湖、金門離島及屏東、新竹等地,此次覆育的「泰來草」大面積生長於屏東海口,經調查發現,臺東富山潮間帶亦存有零星族羣,具備覆育潛力。
好好善待動物協會動保環保組副組長施薏茹指出,泰來草是海龜及儒艮喜愛的食物,因此又名「海龜草」、「儒艮草」,其根系相較其他海草發達,適合生長於沙地,或是與珊瑚礁羣共生,有助促進生物多樣性。
爲推動覆育計劃,好好善待動物協會、水試所東部中心及臺東區漁會三方於今年4月中籤署合作備忘錄並啓動相關作業。初期招募浮潛志工採集海草果實,接着將種子與沙土混植於盆栽,再交由東部中心育苗,預計歷時3至6個月培育完成後,移植回保育區海域。
施薏茹指出,海草牀縮減受天然災害與人爲破壞,颱風、長浪易沖刷海牀,導致海草根系流失;而廢水排放影響生長環境。她說,選定富山漁業保育區優勢在於開發程度低,相比一般沙灘或港口,可有效避免漁撈、觀光等人爲活動干擾。
覆育計劃順利於世界地球日完成種植1000顆種子的目標,後續由協會與水試所東部中心持續觀測、追蹤海草覆育進度。協會表示,期盼透過此次計劃,提升全民對海洋生態議題的關注,讓海草覆育成爲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