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近了?中共航母福建號穿越臺海 軍事專家:勢必衝擊臺澎防衛作戰

中共12日宣佈航母福建號穿越臺海赴南海「跨區域試驗訓練」,圖爲5月初完成首次海試的福建號。(新華社)

今晨共軍宣佈航母福建號通過臺海前往南海,組織「跨區域試驗訓練」。軍事學者分析,中共以後會有三個航艦戰鬥羣,可有一個航艦戰鬥羣常態化在臺灣東部的西太平洋維持巡弋,勢必對臺澎防衛作戰會造成非常大沖擊。至於此時宣佈的時間點,也有戰略學者認爲,這是作爲一個戰略訊號,讓中共在之後「川習會」有更多的底氣。

國防安全研究院委任副研究員揭仲向本報分析,如果福建號開始服役,中共三個航艦戰鬥羣,勢必對我方臺澎防衛作戰會造成非常大的衝擊。理論上在平時可以有一個航艦在港,一個航艦在南海訓練、等於部署在南海,剩下一個航艦戰鬥羣就可能常態化在臺灣東部的西太平洋維持巡弋,這代表如果中共要武力犯臺,其航艦戰鬥羣直接在作戰位置附近就位了。

他解釋,當中共可能武力犯臺時,國軍海空軍主力會做戰力保存,海軍從西部緊急出港到臺灣東部西太平洋的戰術位置,空軍戰鬥機移轉到花蓮的佳山跟臺東石子山。可是如果在臺灣的東部,中共隨時都有航艦戰鬥羣的話,就表示可以直接打擊國軍海軍跟空軍的戰力保存區。其次,以往藉由中共航艦戰鬥羣通過宮古、巴士海峽,推演共軍動向的判斷標準也會喪失,同時原本還有點希望在宮古海峽或巴士海峽進行相關攔截,現在這個機會也喪失了。

他說,因爲現在目前的山東號跟遼寧號預警機還是直升機,預警或者是空中作戰管制的範圍比較有限,再加上它沒有彈射系統,所以沒辦法滿載起飛,這就導致山東號跟遼寧號的遠端防禦範圍,或者是說空中作戰管制的範圍大概就是400公里。但是現在福建號因爲有彈射系統,預警機「空警-600」是定翼機,遠端防空的範圍或者空中作戰指揮管制的範圍可能會擴張到680公里甚至超過700公里。那就代表是說以後它若要攻擊臺灣東部的話,它的航艦戰鬥羣的位置可以離臺灣更遠一點,國軍空軍的空射魚叉最大射程250公里,「所以必須非常深入」,纔有機會發動打擊,風險也更大。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預判,這一次福建號應該會在南海進行一些海試,可能會去試驗三亞海軍基地的效用。此外,可留意福建號南下是否也會有「雙航艦」的編制、以及是否原本的艦載機羣會上去福建號。他也認爲,福建號目前應該還是一些「殲-15T」爲主。

三艘航母具備後,共軍的戰力的配置會着重在哪個區域?林穎佑指出,會依照需要去做調配,而因爲以前就評估它至少要3艘到4艘,其中兩艘要用於作戰、一艘是訓練、另外一艘可能要去做保修。現在第三艘出來了,代表可能會有一艘要進行戰術戰略上的論調,對臺灣的壓力可能變大,也有可能會讓遼寧號慢慢退居二線。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指出,福建號對臺灣的威脅是次要的,主要是中共要從陸權走向海權,其國家戰略改變,既有的山東跟遼寧只能說是近岸的航艦,因爲還是需要岸上的飛機支援,沒有(固定翼)預警機,不能離岸(太遠),而福建號則可獨立遠海作戰。萬一中共決定對臺動武,這三艘航艦可以發揮遠距封鎖功能。他說,配合九三閱兵可以一起聯動來看,「空警-600」,「殲-35」匿蹤戰機,這兩款很可能會配置在福建號上面,艦載的預警機讓福建號未來可以扮演完整的海上防空作業,大大提高航艦戰鬥羣的存活率。

對臺灣來講,這意味着其可以在我方岸射飛彈射程外就用艦載機發動攻擊,而且是移動式的機場,反制會比較困難。但蘇紫雲認爲,臺灣還是有一些對策,因爲臺灣的防空飛彈比較密集,所以可以有效抵消艦載機的威脅。再者如果「海鯤號」後續建造順利,潛艦可以把我方防線往外拉開1000海浬到2000海浬,可以平衡航艦戰鬥羣可能造成的威脅。

至於此時宣佈消息的時間點考量,蘇紫雲認爲,中共在「川習會」之前、美中2+2對談(防長外長接連通話)之後,把航艦拿出來,當然是作爲一個戰略訊號,無論是對於美國的軍事反制,或者到時候川習見面的話,讓中共有更多的底氣。同時美國可能要通過2026國防授權法,所以中共航艦搶在9月中旬之前就往南海,也有「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用意。

蘇紫雲強調,福建號「的確是已經快要成軍了」,因爲跟山東號海試的過程很類似,大概在8、9次海試之後就進行跨區驗證跟訓練,這可能是最後一次的海試。福建號最新照片是日本防衛省拍到其穿越東海往南,包括濟南跟杭州兩艘護航艦,航艦本身甲板是乾淨的,但在艦橋有一輛起重車,表示可能會進行組合訓練。他並指,福建號成軍之後,應該是隸屬共軍東海艦隊爲主。

對於這一次南下的目的,林穎佑分析,除了福建號的最後測試之外,受到之前的撞船事件(中共海軍不慎撞上其海警船),還有之前美艦在南海的影響,有可能會需要在南海做一些兵力投射、並展現給菲律賓看。此外也有一部分是要回應澳洲、加拿大船艦通過臺海,

正式的服役會在何時?揭仲認爲由於艦載機聯隊好像還沒上艦,艦載機上艦訓練,比較能更精準判斷何時會開始真正具備作戰能力,「我覺得2026年中期以後,甚至2026年年底應該比較有可能」,若先成軍典禮再進行相關戰力訓練,也不是不可以。他認爲,服役初期應該還是「殲-15T」跟「殲-15」的電戰機爲主,這是相對比較成熟的機型,可以較快讓福建號形成戰力,「殲-35」正式上艦開始服役,可能還需要幾年,但也不能排除少量的「殲-35」會先上艦測試。

林穎佑預判福建號服役可能在下半年,「偏向10月1日」(中共建政日)。之前的閱兵,陸上、空中、火箭軍秀出很多武器,自己當時就預判在閱兵後海空軍特別是海軍應該會有一些行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福建號。因爲共軍會選擇軍種平衡,當陸軍、火箭軍有一些表現(閱兵),海軍自然也會有所表現,必須要施展。

蘇紫雲說,中共建造航艦非常有戰略耐心,電磁彈射器基本技術是來自於23年前上海虹橋機場的磁浮電車,有20年操作的背景和經驗,穩定度是可信的,相較於美國的福特號航母未必可以超越,但至少不會太落後。中共第三艘航艦,「從科技角度來看,具備了戰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