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膽結石作祟 部桃醫藉ERCP內視檢查取石不用開刀
肝膽腸胃科醫師王晨諭(左)和團隊解說和討論病人症狀與治療。圖/衛福部桃園醫院提供
60歲林先生因腹部劇痛至衛福部桃園醫院急診,超音波檢查發現膽道內有多顆0.4至0.5公分的結石,肝膽腸胃科醫療團隊評估後,安排他接受「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治療,成功取出結石,免於開刀之苦,術後恢復良好已出院。
衛福部桃園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王晨諭表示,ERCP是一項結合診斷與治療功能的內視鏡技術,主要用於處理膽結石、膽管狹窄、腫瘤及胰臟疾病等問題,這項技術藉由一條細長的內視鏡,從病人口腔伸入消化道,再抵達十二指腸與膽胰開口,不僅能攝影提供團隊判讀,還可直接執行切開、取石與置放支架等操作。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不僅免除傷口、疼痛與長時間恢復的困擾,術中更可配合舒眠麻醉,大幅降低患者不適感,術後也無須縫合傷口,照護簡便。
王晨諭指出,臨牀統計,ERCP的成功率高達九成以上,併發症風險極低,對於年長或體質較虛弱的患者來說,是一項安全又高效的選擇。林先生正是因年紀偏高且膽道結石數量較多,醫療團隊便採用此方式處理,最終順利取石、解除病痛。
王晨諭提醒,民衆若有反覆性右上腹疼痛、黃疸、發燒或消化不良等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切勿拖延,因爲這些可能是膽道或胰臟疾病的警訊。透過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結合先進的內視鏡技術,多數患者都能在無需開刀的情況下,有效解決病竈,迴歸正常生活。
部桃護理師趙雅婕說明,除了技術面優勢,術後照護也相對輕鬆,術後病人需禁食禁水約4小時,待腸胃功能恢復後即可進食。針對最常見的併發症胰臟炎,院方也有標準預防措施,如使用肛門栓劑等,能有效降低發生率。大多數病人術後短暫住院觀察、確認抽血數據正常後,隔日即能返家休養,但是需注意飲食清淡、低油,採燉煮或清蒸方式烹調,避免刺激膽道的油炸食物。
▪ 手機報稅超簡單!4步驟輕鬆搞定 一圖看節稅秘訣不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