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搶養生村 老弱穴居地下室
臺北市內湖區周美里有處公寓地下室,是著名的「老人穴居」,狹長的走廊隔了16戶,每間只有5至6坪。(陳俊吉攝)
超高齡化浪潮來襲,民間養生村成爲新興選項,臺中沙鹿「好好園館」、臺南關廟「悠然山莊」每月動輒5萬元月費,想入住還得排隊,成爲有錢人的養老專利。反觀臺北內湖周美里有處公寓地下室,是著名的「老人穴居」;另隱身彰化和美廢棄廠區的貨櫃屋,淪爲30多名長者落腳處,猶如天堂與地獄的寫照。
隨着都市快速發展,三代或二代同堂已非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小家庭模式,卻也加速獨居老人成長,各縣市養生村成爲另項選擇。「好好園館」開幕4年來,50間房間已客滿,基本月費5萬元,更提供客製化服務,仍供不應求;「悠然山莊」候位1年還排不上,顯見搶手程度。
相較之下,經濟、健康條件不佳的長者,不要說住在養生村,連租房都常碰壁,坐輪椅者更淪爲租屋孤兒。臺北市內湖區周美里有處公寓地下室,是著名的「老人穴居」,狹長走廊堆滿雜物,隔了16戶,每間5至6坪不等,每月租金約4500至5000元。
周美里長丘麗玲上任7年來協助住戶申請租屋補貼,並透過募款提供愛心便當、民生物資,爲防意外風險,更幫助清理公共空間的雜物、經慈善單位協助重整隔間、加裝熱水器等。但住戶坦言,「清楚自己的環境,但很擔心公共安全」,直指牆上的電線腐朽嚴重,希望趕快替換,否則活在恐懼下。
不僅臺北有「老人穴居」,彰化縣和美鎮一處廢棄廠區有30多戶住戶窩居在每間3坪大的貨櫃屋。83歲鄧姓老翁說,住戶有獨居老人、身障者及移工等,每間租金約2700元至3000元,30多戶共用3間衛浴,每逢下班時間,衆人搶着用,他只好中午洗澡,但貨櫃已老舊鏽蝕還有漏水問題。
鄧翁慶幸自己有老農津貼,加上善心人士送物資勉強過日子,還能有地方遮風擋雨,但也無奈嘆,租不起其他環境好一點的地方。縣議員周君綾指出,這些獨居者多數尚有自理能力,勉強可靠社會救助度日,一旦生病或往生都是棘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