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美股估值高 彈性策略掌握機會不追高

AI熱潮與擔心錯失行情(FOMO, Fear of Missing Out)情緒推升美股估值持續攀高,尤其是科技股與費城半導體指數本益比皆逼近40倍,比近十年平均高出約七成,近期如微軟與Meta等科技巨頭上調AI資本支出引發市場過熱疑慮,拖累股價下跌,華爾街大腕也紛紛示警應防範股市修正風險。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暨全球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分析,參與優質企業投資機會的策略可以很全方位,尤其在市場波動大或短線不明朗時,投資標的的債息、股利與權利金就是等待期基金的重要收入來源,對於評價面高但前景仍看好的標的,可靈活運用掩護性買權,收取權利金以保護標的下檔風險,也不錯失上漲機會,此外,儘管大盤評價面高昂,大盤之下仍有許多估值低廉、而現階段尚未受市場青睞的標的,股利收入便是等待期的補償,因此只要能彈性運用策略,便能掌握機會不追高。

愛德華.波克表示,AI的廣泛運用,受惠的不僅在科技業,其它如醫療、工業、能源與消費等也都因AI技術運用而提升效率、產品與服務,而AI算力對電力及基礎設施的龐大需求,也牽動能源、原物料、工業與公用事業等各產業雨露均沾,分享AI投資機會,並不需要執著於少數幾檔評價面高昂的科技股。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統計近十年美股資料顯示,儘管現今史坦普500指數本益比比過去十年平均高出近三成,科技股更高出近七成,但以醫療股與高股利股爲例,僅略高出4%,顯見資金集中追逐科技股,忽略了其他投資機會。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專業經理團隊全方位的彈性策略運用,讓投資人不用因爲評價面高低苦惱,解決追高殺低與猶豫不決的痛點,富蘭克林收益投資團隊善於彈性運用股票、債券與混合性資產爭取全方位投資與收益機會,打造全天候的投資選擇,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主要投資於美國,現階段配置股債各半,普通股、混合資產與債券各28%、24%與47%,成長、循環與防禦產業佈局均衡,截至9月底持股本益比21.28倍。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穩定月收益基金佈局全球,配置近五成於美國以外市場,略爲積極的股六債四配,普通股、混合資產與債券各35%、26%與38%,加上相對側重成長股的佈局(24),可同時掌握區域、資產與產業的輪動機會,截至9月底持股本益比僅19.46倍。

美股本益比較近十年平均高出近三成,高股利股具評價面優勢(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基金績效(資料來源:理柏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