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崐萁批中央未擬洪災撤離計畫 卓榮泰:難怪災民覺得地方政府不存在

行政院長卓榮泰(右)與農業部長陳駿季(左)今天赴立法院備詢,針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等質詢做出迴應。記者餘承翰/攝影

立法院會今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率內閣備詢,國民黨立委傅崐萁、翁曉玲、林倩綺聯合質詢,傅關心花蓮堰塞湖溢流問題,質詢過程與卓揆產生火藥味。傅質疑中央未擬出撤離計劃,導致地方撤離不及。卓揆表示,地方政府要負責疏散計劃。二人數度高分貝對話,卓揆嗆傅,「我們在搶救生命,只有你在搶救政治生命」。

立法院今邀卓榮泰及內閣備詢。傅崐萁等爲今日首位質詢,關心花蓮堰塞湖所釀洪災。卓榮泰說,他手上有份資料,從事件開始,偵測堰塞湖,做了無數次會議,當中多次提醒要撤離,要最高安全標準,9月21、22、23日特別是923邀請傅崐萁到應變中心。

傅崐萁引用「農業部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疏散避難作業規定」,當中內容顯示「由農業部、原民會、國防部、經濟部、交通部、衛福部及內政部輔導地方政府選定疏散路線與避難收容處所」,他質疑何時討論過,計劃在哪?卓榮泰表示,8月12日有過一次規模比較小的疏散動作,8月19日要求地方政府提出疏散計劃,地方政府在跟總統視訊會議,由副縣長說已完成疏散,沒有嗎?

傅崐萁質疑卓榮泰搞不清楚狀況。卓揆迴應,8月19日之後就要求地方提出;卓揆後又改口「8月12日就要求地方政府提出疏散計劃」,9月22日副縣長跟總統視訊說已經完成疏散,人數也是對的,沒有疏散嗎?地方政府要負責疏散計劃,「我們追究責任,不是撇清責任,共同追究是誰的責任」,地方政府要負責疏散計劃,中央要求地方,輔導地方政府提出疏散計劃,意思就是地方要提出。

傅崐萁進一步質疑,根本沒有跟地方政府開過會。農業部長陳駿季說,有4次跟地方政府,也有跟地方做宣導。傅追問,9月17日農業部要撤離多少人?陳回,45人,那時還沒有「樺加沙」颱風。傅再問,8月12日撤離多少人?陳說,嚴格來講,人數是地方政府統計,他們是劃疏離避離的區域以後的點,有180戶600人。卓榮泰回傅,「你這樣『竹竿裝菜刀』,8月12日沒有樺加沙颱風,颱風來了後當然提高標準,這有什麼錯?」陳補充,堰塞湖風險是動態調整。

傅崐萁問,8600人何時通知撤離?陳駿季表示,921晚上6時應變中心開完會後,公文給地方政府。傅說,921晚上6時是還在發黃色警戒「勸離」。陳說,那是兩件事情,應變中心成立以後,是用應變中心的指令爲準。

傅崐萁表示,紅色警戒是9月22日上午7時,9月21日還是黃色警戒勸離,強制撤離是9月22日上午10時。他問內政部長劉世芳,9月22日決定要撤8600人,請問撤離計劃書、標準作業程序在哪裡?劉回,應變中心成立後,包括馬太鞍溪的所有狀況,都跟花蓮縣政府保持密切的溝通跟聯繫,要不要撤離的計劃,從副縣長開始到縣政府各個團隊的成員都非常清楚。傅突然說,計劃在哪,陳駿季忙着大罷免;陳這時不滿反嗆,「你不要隨便講喔,我哪裡忙着大罷免?」

傅崐萁繼續質疑未通知地方政府撤離,執行上也未與地方合作等,卓榮泰說,如果沒有做的話,9月22日早上8時光復鄉民政科邱先生爲何會說下午1時開始撤離,入夜前可以撤離完畢?傅進一步質疑,當地兩個開口堤補強爲何沒做到?卓揆說,開口堤是要讓內水出去,上游下來的水進來,內水要出去的,去堤防看過嗎?經濟部長龔明鑫說,開口堤的設計是100年可以防洪的標準,以這樣的水量跟泥沙,不只是從這兩個地方,是從很多地方都淹。卓揆嗆傅,「你只想聽你想聽的答案,對部長答覆不尊重」。

傅崐萁說,8月11日決議發海嘯警告,農業部爲何不執行,923發了嗎?紅色警戒因應作爲是什麼?卓榮泰說,紅色警戒就是最高要求,如果沒有要求撤離,爲何各鄉公所會來提報撤離時間,不應該在這裡問部長,不應該把災民對傅的氣發在部長身上。

傅崐萁又問,洪峰120分鐘,從潰壩到馬太鞍溪橋斷掉,是否知道隔多久?卓榮泰表示,早上接近中午時,大概1個鐘頭多左右;傅說,40分鐘,卻寫120分鐘,中央沒有疏散計劃、收容所整備計劃,這就是人禍;卓揆表示,撤離的執行當然是地方政府,中央部會是輔導地方政府擬定撤離計劃;傅說,他問的問題很簡單;卓揆不甘示弱表示,他答的也很清楚,撤離計劃是地方政府要擬定,中央有辦法去到每個鄉指揮所有人撤離嗎,爲何有個村的村長說完全撤離,是撤與不撤的問題。

卓榮泰表示,上游、下游中央有管,該撤離的不撤離,該清除的不清除,難怪全國公民跟當地災民都覺得地方政府不存在。傅崐萁跟卓揆爆口角,卓揆說「我們在搶救生命,只有你在搶救政治生命」,傅反問這叫救災嗎,卓揆回「全部政府沒有投入嗎?國軍沒有投入嗎?協調所沒有投入嗎?你剛剛叫的不都在救災?前進協調所主責救災,經濟部到政委在主責救災,我們是因爲地方政府效率太慢,所以全部投入。」

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中)今天在立法院針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質詢,質疑8600人的避難疏散計劃在哪,怒批行政院沒有做過這個計劃,卻要叫地方政府去做。記者餘承翰/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