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崐萁轟「鄉鎮負責撤離」 她曝卸責續集:甩鍋中央不成改往下甩

▲國民黨立委傅崐萁。(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杜冠霖/臺北報導

對於花蓮馬太鞍溪災情,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昨在立法院質詢時大發雷霆,聲稱撤離單位就是鄉鎮市公所,「天天栽贓花蓮縣政府」。並要求官員多念幾次法條,雖法條就是寫縣市政府、鄉鎮公所,傅崐萁仍砲轟「胡說八道」。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表示,傅崐萁「卸責大戲」上演續集,傅崐萁用小學老師的方式,叫內政部、經濟部的官員覆誦法條,照唸了兩次卻被傅崐萁罵「不識字」,原來甩鍋到中央行不通,傅崐萁乾脆改往下甩,卸責給鄉鎮公所。但光復鄉長也是國民黨籍的,現在是被傅崐萁推出來承擔?

王婉諭表示,對社會輿論來說,災後重建的消息似乎慢慢淡去,但對傅崐萁來說,他的「絕地反攻」才正要開始。上週在院會的總質詢,只是第一幕。傅崐萁可不是一般立委,他是國會最大在野黨的總召。他絕不會善罷甘休,也不會放過任何一次能把責任推乾淨的機會。接下來的幾個月,他會透過質詢、預算、法案等各種手段,想盡辦法獲得重建經費、重新洗白的機會。

王婉諭指出,昨天傅崐萁在內政委員會的質詢,就是這出「續集」的開場。有三個眉角,第一、藍、綠的黨團總召,平常幾乎是不質詢的。一來,他們不需親自上場;要什麼東西,有別的管道就能拿到。二來,總召要領導整個黨團,平常盯場、授意遠比自己去質詢更重要。就算要問,也會挑院會的時候,去問「行政院長」來傳達政治訊號、爭取新聞版面。但這次傅崐萁急了。他不只要一次畫面,他要每一次的畫面。所以,他決定親自跑到內政委員會來質詢內政部長。

第二、質詢其實是有腳本的。對傅崐萁這種老手來說,質詢從來不是臨場反應,而是演出腳本。什麼是腳本?就是他上臺要講什麼、官員要回什麼,都要事先寫好。就算對方不願意配合,他也會逼着對方跟着演,確保這場戲能照自己彩排的樣子演完。

第三、只要是傅崐萁,有什麼不可以。立法院的質詢不分委員會、院會都是有時間限制的,否則大家都問個沒完沒了。傅崐萁不是內政委員會的委員,我看了一下立法院直播,今天非本委的質詢時間是8分鐘。但在國民黨籍召委黃建賓的容許下,傅崐萁整整問了28分鐘。

王婉諭也摘要質詢精華,第一幕:鎖定無謂的名詞解釋。他在質詢開頭,不斷追問劉世芳:「到底是溢流?還是潰壩?」其實,事實上發生的就是壩頂溢流,下切壩體80公尺造成潰壩。要把時序上的先後弄成「溢流」、「潰壩」二選一,對救災無益、對災民更無益。但是,這對傅崐萁有用。所以,他堅持在災後二十天,繼續玩政治救災的二選一。因爲這是他第一幕的重點:透過這樣的爭執來製造口水戰。只要讓輿論覺得「中央與地方」還在爭論名詞解釋,他就成功模糊焦點了。

第二幕:把別人塞進自己一廂情願的故事。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質詢技巧,就是把備詢者放入你的敘事框架,強迫他爲你的版本背書。傅崐萁追問有關警戒通報、撤離人數、權責劃分、垂直撤離的一連串問題。但是他沒有想要得到行政機關的答案,他只是想要描繪自己版本的故事。所以他只允許官員「是或不是」的回答,而不是事情的全貌。

王婉諭表示,在傅崐萁的「故事線」裡,中央的通報沒有意義、地方責任被整個消失,他只要在質詢的時候,只擷取對他有利的資訊,一樣可以說完一個故事。而且,還可以透過官員片面的回覆,來呈現另一種事實。

第三幕:不能往上甩鍋,至少可以向下卸責。這個段落,是今天的重頭戲。傅崐萁用小學老師的方式,叫內政部、經濟部的官員覆誦《災害防救法》第十條、《水災危險地區疏散標準作業程序》第五條的條文。

而這兩個條文,「鄉鎮市、山地原住民區公所,應設災害防救會報,其任務如下:一、覈定各該鄉(鎮、市)、山地原住民區地區災害防救計劃⋯⋯」、「直轄市、縣市政府應督導鄉鎮市區公所辦理撤離作業準備,並落實疏散避難計劃」對方照唸了兩次,清楚迴應傅崐萁,應該負責的是「縣市政府、鄉鎮公所」,卻被傅崐萁罵「裝瞎、不識字」。

王婉諭坦言,這讓她一頭霧水,不知道傅崐萁要表達什麼。往下聽才發現,原來,他要表達的是:「包含軍警消在內,所有的撤離工作,負責執行、指揮的都是鄉鎮市公所,不是花蓮縣政府。」

對於傅崐萁質詢內容,王婉諭表示,聽到這裡真的目瞪口呆。原來甩鍋到中央行不通,他乾脆改往下甩,卸責給鄉鎮公所。先不說鄉鎮市政府的量能有限,只能執行部分業務而已,就算是這樣,光復鄉長也是國民黨籍的,難道現在是被傅崐萁推出來承擔了嗎?

王婉諭強調,自己已說過好幾次,《災害防救法》寫得很清楚:中央、縣市、鄉鎮市,當災害來臨時,大家都有責任。大家是夥伴,不是敵人。而傅崐萁是立委,不是行政官,理論上,他的責任是找出問題、對症下藥。結果他用盡力氣,卻只爲了藥替縣府、替自己的太太徐榛蔚甩鍋。難怪大家會覺得:花蓮,已經成了家天下。

王婉諭表示,這場質詢最後,傅崐萁落下一句:「臺灣有一流的國民,五流的政府。」就轉身離開質詢臺。他說的沒錯。花蓮有一流的人民、美麗的自然環境,卻也有最糟糕、最不入流的政治人物。傅崐萁的戲,還會繼續上演,但我們現在真正需要重建的,不是他的政治形象,而是花蓮光復辛苦的受災戶。而真正該被看見的,也不是傅崐萁的表演,而是災民還在苦苦等待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