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12學者衝擊院士!廈大福大狂攬8席,最年輕候選人剛47歲

好消息!福建省5所高校的12名學者齊齊上榜2025年兩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這場頂尖人才角逐中,廈門大學與福州大學表現搶眼,一口氣包辦了8個名額,堪稱福建高校的“雙子星”!

就在8月20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重磅公佈了202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仔細一看,咱們福建省足足有15名科技精英入圍,其中高校系統就佔了12人,這份成績單實在亮眼!

廈大五位大牛領跑,清一色中科院候選人

要說最大贏家,非廈門大學莫屬。這所福建唯一的985高校一次性推出了五位候選人,而且全都劍指中國科學院院士,實力之強令人驚歎。

化學領域三位大牛來頭不小:黃培強教授、任斌教授和王野教授,個個都是學科帶頭人。黃培強和任斌還都執掌過廈大化學化工學院,在科研領域建樹頗豐。

地學部的呂永龍教授和史大林教授更是重量級。呂教授在可持續生態學領域深耕多年,已經是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和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次衝選中科院院士可謂衆望所歸。

福大三位學者出戰,學科佈局有講究

福州大學這次派出三位實力派選手,學科佈局很有看頭:1人中科院、2人工程院,顯示出學校在不同領域的全面實力。

楊黃浩教授入選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候選人,這位75年出生的學者如今是福大副校長兼醫學院院長,在納米發光材料領域頗有建樹,年輕有爲啊!

鮑曉軍教授已經是第三次入圍中國工程院候選人,堪稱“老將”。他專攻石油加工催化劑,手握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次能不能圓夢院士,大家都格外關注。

其他高校各顯神通,特色學科嶄露頭角

除了廈大和福大,福建其他高校也有驚喜。福建中醫藥大學陳立典教授衝刺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部,他在腦卒中後功能障礙康復研究方面可是權威。

福建農林大學雙星閃耀:李毅教授深耕水稻-病毒相互作用,校長蘭思仁教授則專注林業與園林研究,都是服務“三農”的實用型學科。

華僑大學黨委書記徐西鵬教授入選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他研究的硬脆材料加工技術,正好對接福建的製造業需求。

年輕面孔搶眼,77年教授成亮點

最讓人振奮的是,這次福建的院士候選人中出現了年輕面孔!廈大副校長史大林教授生於1977年10月,今年才47歲,主要從事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是位名副其實的“少壯派”。

這些年富力強的學者脫穎而出,說明福建高校人才培養進入收穫期。年輕學者在國家級學術舞臺展現實力,對福建科教事業來說是個好兆頭。

院士增選意義重大,關乎福建未來

院士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每次增選都牽動人心。高校院士候選人的數量和分量,直接反映了學校的科研實力和學術地位。

對福建而言,擁有更多院士和候選人,意味着能在高端人才爭奪中搶佔先機,不僅能提升高校聲譽,還能吸引更多優質生源和科研資源,形成良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福建高校的候選人專業覆蓋化學、環境、材料、生物、醫學、機械等多個領域,與福建省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度契合,這對福建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眼下,增選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最終哪些福建學者能夠脫穎而出,成爲新的學術領軍人物?讓我們拭目以待!

您最看好哪位候選人?覺得誰最有可能當選?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