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第十期“浦江科學大師講壇”舉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你想知道如何健康快樂地活到一百歲嗎?我的研究就是希望解決這個問題。”4月1日,復旦大學第十期“浦江科學大師講壇”舉行,英國皇家醫學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國家表型組中心主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名譽教授傑里米·尼科爾森以《表型組醫學:在不斷變化且不可預測的世界中推進疾病預防與診斷》爲題作報告。

作爲國際分子表型組領域專家,尼科爾森在系統醫學、代謝表型、分子病理學等領域都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爲“代謝組學之父”。

“我們都希望能夠活得更長壽、更健康、更快樂,而對於我們中的很多個體來說,科學進步可以顯著提升生命質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精準醫學。”尼科爾森的演講從精準醫學切入,他指出基因組檢測工作是目前人類疾病防治的重要工程之一。

現在,科學家已經在基因組測序方面實現了重要進展,2003年,92%的人類基因組已成功完成測序,但人們仍在爲剩下的8%的基因組測序和圖譜編制而努力。然而,人類生活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基因與環境之間的動態交互作用是理解健康與疾病的關鍵,因此,僅僅關注基因是遠遠不夠的,正是這一侷限催生了表型組學的誕生。

“我們的基因與環境——包括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氣、使用的電子產品、與人體共生的微生物體——都會產生互動,進而影響到人類的預期壽命。研究這些內容的範疇,就是人類表型組。”尼科爾森介紹。“人類是超有機體,我們的健康密碼不僅藏在2萬個人類基因中,更存在於100萬億個微生物基因的複雜對話裡。”尼科爾森點明表型組學對人類健康與疾病的重要意義。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吳信寶出席講壇併爲尼科爾森頒發“浦江科學大師講壇”主講人證書,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主持講壇。

作者:任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