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 示警:「中國震撼」將愈來愈強!低成本國產機器人引爆新一輪衝擊

中國大陸機器人制造業正在帶動一波低成本的自動化,從而得以提高出口產品的市佔率。美聯社

中國大陸機器人制造業正在帶動一波低成本的自動化,協助國內工廠以更低的價格生產更多產品,從而得以提高出口產品的市佔率,即使是勞動密集產品也能有同樣效果。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國際機器人聯盟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工廠每年裝置約28萬臺工業用機器人,使中國大陸的機器人─勞工密集度領先德國,且正向南韓逼近中。

中國大陸MIR數據庫的數據指出,這些機器人中,約有半數是由國內集團製造,例如成都卡諾普機器人科技公司等,以遠低於外國對手的價格爭取到大量的國內客戶。卡諾普執行長李良軍表示,「不是人人都需要Audi A8豪車。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的功能與能力已經足夠」。該公司機器人的售價只有日本安川電機、發那科(FANUC)、KUKA及瑞典艾波比(ABB)機器人的60%。

經濟學者認爲,中國大陸積極推動自動化,有助於說明爲何中國在工資上升之下,低階製造業並未大量流失。哈佛大學成長實驗室編制的貿易數據指出,2019-2023年中國大陸多項勞動密集產業,在全球出口市場的佔有率都上升,例如掃帚、拖把、筆類等小型製造品的全球市佔率上升9個百分點,達52.3%;傢俱類佔有率提高1.5個百分點,玩具類佔有率從54.3%上升到56.9%。

儘管中國大陸東莞的工廠工人平均月薪爲人民幣5,200元(約729美元),高於印度的194美元,中國大陸出口卻仍然成長。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者法伊表示,「這令人相當震驚。歷史經驗顯示,隨着國家經濟發展,勞工成本上升,這些國家將放棄生產這類產品」。

例如,四川眉山雙勝新能源車業公司利用卡諾普生產的焊接機器人,製造三輪電動車,該公司主管表示,每用一臺機器人,勞動成本就能減半,效率也能提升。過去三年來雙勝有半數的生產線都已經自動化,先後買進數十臺國產機械手臂。該公司以每臺人民幣6,000元的價格,對東南亞、非洲及美國出口搬貨車及三輪機踏車,數量持續增加。

李良軍表示,國內工廠採購他們較負擔得起的中國機器人,製造多種低階產品,包括三輪搬運車、傢俱、運動器材及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