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開羅宣言》與聯大2758號決議 復旦大學學者:將讓臺海危機從常規戰升級爲核戰爭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由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舉辦的「聯合國成立80週年:世界秩序、國際法與多邊主義的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18日舉行,復旦大學教授、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以〈從〈開羅宣言〉到聯大2758號決議——戰後國際秩序視野下的臺灣問題〉爲題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臺灣問題的產生源於冷戰格局與美國對華政策的倒退,而當前個別國家否認《開羅宣言》與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的法律效力,不僅動搖戰後國際秩序的根基,更可能讓臺海危機失控,引發核戰風險。
臺灣問題的根源:冷戰下的歷史扭曲
信強指出,二戰結束後,《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投降書》明確規定,日本應將從中國竊取的領土,包括臺灣與澎湖列島,歸還中國,這一安排具有確立戰後秩序的法律效力。然而,臺灣問題並未就此終結,而是在冷戰初期被外部力量「政治化」。
他回顧,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美國基於遏制戰略改變對華政策。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派遣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提出「臺灣地位未定論」,實質否認自身在二戰文件中的承諾。此後,美國透過軍事協定、軍售與法案,長期干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局面,成爲臺灣問題延宕至今的根本原因。
信強強調:「臺灣問題並非中國內部自行生成的矛盾,而是冷戰結構下外部勢力操弄的結果。這一問題本質上關乎國際秩序的穩定與戰後正義的維護。」
否認戰後國際法基礎 等於挑戰全球安全
信強進一步指出,《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於1971年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明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全部合法席位,確認其爲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該決議從法律與程序上徹底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包含臺灣在內的地位早已明確。
他批評,近年少數國家與政治勢力重新炒作「臺灣地位未定論」,或以「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爲名行政治操弄之實,實質上是在否認戰後國際法確立的秩序。這種行爲,不僅侵蝕《聯合國憲章》的權威,更在全球範圍內釋放「可以隨意改寫戰後格局」的危險信號。
「挑戰《開羅宣言》與2758號決議,不只是對中國主權的挑戰,更是對整個國際法體系的挑釁,」信強嚴正指出,「一旦戰後秩序被推翻,人類將重新面臨戰爭邏輯主導國際關係的危險。」
升級風險:從常規衝突到核戰爭
信強警告,當前外部勢力以「安全合作」或「防衛支持」爲名介入臺灣問題,不僅推高臺海緊張,更增加戰略誤判的風險。他指出,中國已多次重申「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此一立場旨在防止分裂行徑與外部干涉,但若挑釁持續加劇,任何局部衝突都有可能跨越臨界點。
信強直言,「在中美兩國均擁有完整核打擊能力的情況下,臺海一旦爆發衝突,極有可能由常規戰升級爲核戰爭,這將是整個人類無法承受的災難。」
信強呼籲國際社會,應尊重歷史事實與國際法原則,堅守《開羅宣言》與《聯合國憲章》的精神,反對以地緣政治操弄戰後秩序。「只有維護歷史正義與國際法權威,世界纔可能避免再度陷入核陰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