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大2758號決議 納中學補充教材
歷史課綱在被去中化後,教育部決將〈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及多項國際和約內容,列爲補充教材。(本報資料照片)
賴政府脫中動作頻頻,教育部長鄭英耀才透露將籌編「識讀中國威脅」等教材,國家教育研究院17日發出新聞稿指出,建議未來國中社會與高中歷史教科書內,應呈現〈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及多項國際和約內容,言明決議文內未提及中華民國或臺灣,並說明日本已放棄對臺灣主權。學者指出,賴政府若要強調臺灣地位未定論,就直接講清楚,不要只會在教育政策上搞小動作。教育部則表示,老師可以選擇使用或不使用這些補充教材。
國教院已先於2月26日召開專家會議,並在4月16日舉辦「審定本教科用書三方座談會議」,內容聚焦國中社會「當代臺灣」及「現代國家的興起」,以及高中歷史「現代國家的形塑」等學習內容的編審原則。
國教院院長林從一表示,與會者達成兩項重要共識,建議教科用書呈現〈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中英文史料內容,在書寫上按照原文摘述,並言明在文本中,並未提及中華民國或臺灣等字句。國中社會除了開羅會議(開羅宣言)外,加入《舊金山和約》(1951)及《中日和約》(1952)等,內容可說明日本放棄對臺灣、澎湖、南沙羣島、西沙羣島一切權利。
鄭英耀日前接受網路節目專訪提到,108課綱中的公民、社會等課程,都有識讀中國等內容,教科書商在編寫教材時不與時俱進的更新,最重會撤銷已獲得審定的資格。教育部昨重申,若嚴重違反教科書審定辦法,會依法處理。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系主任吳昆財表示,《舊金山和約》及《中日和約》強調的都是臺灣地位未定論,直言民進黨的最大目的還是去中化,不過時下年輕人拒絕被教科書洗腦,且對政治操弄反感,課本的影響力已在遞減,尤其現在社羣軟體發達,都有各自的管道認識兩岸與國際,「學生不會理你的啦!」
教育部國民教育署副署長戴淑芬17日在行政院會後透露,老師可以選擇使用或不使用這些補充教材;爲了強化推廣,教育部也計劃透過影音、Podcast等多元管道讓學生或老師瞭解。
戴淑芬指出,因爲現行教材內容不夠充實,老師教學很難再加深加廣,而識讀中國威脅補充教材目前由公民學科中心研擬,「老師當然可以不使用,也可以用其它可以詮釋課綱學習條目的補充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