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企斬獲1萬臺訂單,具身智能商業化按下“快進鍵”
南方財經記者趙曉晨 實習生陳樂怡 佛山報道
在不久前舉行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多款人形機器人以驚人速度“狂奔”的場景引發熱議,賽事還設有了工業場景、醫院場景和酒店場景6個項目的場景賽,成爲機器人商業化落地的實踐檢驗場。
賽場之外,具身智能機器人的落地進程正在以超預期的速度推進。
不久之前,佛山企業廣東天太機器人有限公司與山東未來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山東未來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未來數科”)、港仔機器人集團等戰略合作伙伴,共同簽署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1萬臺訂單。其中,天太機器人主要負責硬件本體和運動控制系統的生產,山東未來機器人是採購方,港仔機器人集團則將負責機器人場景落地。
這一數字不僅刷新全球人形機器人單筆訂單紀錄,更在行業內引發強烈震動。要知道,過去兩年人形機器人雖穩居 “未來產業” 熱門賽道,但實際交付量始終處於低位。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近期發佈的報告,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商用銷售出貨量也僅在兩千臺左右。巨大的數字反差下,質疑聲隨訂單曝光度同步增長。爲此,南方財經記者採訪了總部位於佛山的天太機器人相關負責人。據其介紹,新一代超輕薄、高性能關節模組的量產與價格下探,將成爲萬臺級交付的重要基礎,。
據行業預測,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達27.6億元,而到2035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3000億元。一場關乎技術、場景與資本的產業革命,正推動人形機器人從概念走向現實。
家庭康養成規模化落地“首站”
從已披露的信息來看,這批人形機器人將首要聚焦於家庭康養賽道,深度融合醫療輔助、教育陪伴與數字生活等多種功能,試圖構建一個“全生命週期智能服務生態”。港仔機器人集團執行總裁覃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港仔機器人作爲其中的最終交付方,在海睿雲端大腦加持下,負責對人形機器人場景落地,尤其是家庭康養場景下的落地應用。
那麼,家庭康養是否真的需要一萬臺人形機器人?觀察者人士指出,家居養老領域確實有可能成爲人形機器人最先大規模落地的核心場景,其商業化前景已進入“可見可及”的階段。
一方面,政策層面的支持日益明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培育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並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等智能製造裝備。同樣在今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聯合印發通知,將分階段實施一批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攻關和應用試點項目,推動產品在家庭、社區和養老機構等場景中應用驗證和迭代升級等。一系列動作表明,養老服務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已進入快車道。
另一方面,現實需求也在不斷擴大。中國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截至2024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3.1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2%。隨之而來的是龐大的護理人力缺口,這從需求側爲養老機器人提供了紮實的市場基礎。
而從技術適配性來看,家庭環境相對結構化、任務複雜度低於工業場景,對機器人的容錯率更高,即便功能有限的服務型機器人也能發揮出實際價值。目前,在北京、深圳等地的養老機構中,已經出現可完成洗浴清潔、輔助行走等基礎功能的機器人,技術可行性正被一步步驗證。
山東未來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學毅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機器人產業是應對老齡化社會痛點、賦能民生改善的重要載體,因此成爲公司戰略聚焦的方向。此次合作匯聚了行業多家領軍企業,未來將共同研發具身智能機器人終端,構建“網雲邊端”一體化的產業集羣。
而作爲硬件本體和運動控制系統的主要生產方,天太機器人方面也表現出強烈的信心。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南方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完全相信市場有能力消化這一萬臺機器人,並判斷面向C端的機器人產品很快將迎來出貨爆發與價格下探,這是技術迭代和規模化的必然結果。
按照協議規劃,這批機器人將即日起分批交付,各方將分階段推進項目落地,預計2025年完成首代產品原型開發,2026年實現5萬臺量產並追加投資擴大產能,2026年底至少交付1萬檯面向家庭康養的具身人形機器人。
如果一切順利,這不僅是一張訂單的完成,更可能成爲中國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真實場景、從樣品走向產品的一個重要轉折。
技術破壁與成本重構驅動量產
儘管政策與場景需求雙雙到位,但技術成熟度與成本控制依然是橫亙在人形機器人規模化落地面前的大山。
據瞭解,人形機器人的成本構成中,關節、電機、減速機及結構件等硬件佔比高達70%。長期以來,正是這些核心部件的成本與研發投入推高了整機價格。
人形機器人與傳統工業或服務機器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仿人的結構與運動方式。而從“移動”維度看,目前人形機器人主要分爲三類:足式、輪式、輪足式。其中,雙足機器人需模擬人類步態,涉及複雜重心轉移與多關節協同,技術門檻高;而輪式結構則可依託成熟算法實現穩定移動,在商業化落地的節奏上顯然更佔先機。
這批訂單中的機器人高度約1.2米,採用仿人形上半身設計,含頭部、軀幹與雙臂,而下半身,正是選擇了輪式移動方案。這意味着,它們可能更側重現實環境中的性價比與應用可行性。隨着核心部件技術升級與規模效應顯現,這批機器人的定價或將“極具競爭力”。
而作爲核心零部件、運控算法以及操作系統的提供者,天太機器人的技術儲備爲此次量產提供了關鍵支撐。早在數年前,天太機器人就已佈局人形機器人,堅持自研路線,主攻一體式關節總成、AGV驅動輪、精密諧波減速機等關鍵部件,並在2024年初推出了全球首創具有仿人脊柱功能的通用型人形機器人平臺。今年8月1日,天太機器人牽頭制定的《精密電驅動諧波齒輪模組通用技術要求》正式發佈,成爲廣東省首個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家標準。
更值得關注的是,天太機器人即將全球首發新一代徑向與軸向關節模組,其具備“超輕、超薄、高動力”的核心優勢,單價首次進入“三位數區間”。這一技術突破不僅將直接應用於此次萬臺機器人的生產,更標誌着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從“高價定製”走向“平價量產”,爲行業成本重構提供了“技術解法”。
從合作方背景來看,採購方山東未來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的“國資基因”也讓本次項目更具話題性。企查查信息顯示,山東未來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今年8月,由山東未來智算技術有限公司、山東華偉投資有限公司、濟南香農熵算力科技有限公司和硅基具智(山東)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其中山東未來智算技術有限公司爲第一大股東。而山東未來智算技術有限公司是本次訂單另一合作方未來數科的全資子公司,未來數科則是山東省屬國資產業互聯網平臺——山東未來集團的核心子公司。由此可見,山東未來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與山東未來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均爲山東未來集團體系內的公司,有着雄厚的國資背景。
一條來自民企的技術創新鏈,一條源自國資的資源與場景鏈,兩者強強聯合,將爲這批機器人的技術攻關與場景應用提供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