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滿月3/大潭裡長自豪沒讓災民餓到 卻因等嘸覆電「痛失夥伴」
▲颱風丹娜絲過後,七股多處民宅仍待搶修。(圖/記者蘇晏男攝)
前言:丹娜絲是百年來第一個在嘉義登陸的颱風,少了中央山脈屏障,釀成嘉義、臺南嚴重災情,其中臺南七股承受最大平均13級風力的狂風暴雨,累計約1335戶屋頂損壞,居全市最高。災後一個月,記者走訪災區,斷垣殘壁依舊讓人觸目驚心,災民們仍心有餘悸,儘管各項修繕工程持續中,但缺工缺料工資飛漲、補助杯水車薪,以及「國有地」這顆隱形炸彈,仍有待政府解決。
記者蘇晏男/臺南報導
7月13日上午11時,扛起物資分配責任的里長陳中正,萬萬沒想到在送飯過程中見到的是一名75歲志工夥伴冷冰冰的屍體。該志工家的廚房、廁所屋頂都破洞漏水,房間也漏水,所以就在客廳椅子上睡覺,他猜想恐怕是因起牀上廁所滑倒撞到桌角,卻因停電、通信中斷無法對外求援。陳感慨,本來前一天還答應對方要協助清理房子,想不到隔天人就走了。說到此,陳中正難掩情緒激動表示,政府救災太慢了,電線杆倒光光,市府官員第二天就要出來查看嚴重性,結果讓大家變成無頭蒼蠅,救災方式亂七八糟。
▲大潭裡里長陳中正站在「大潭裡裡漁民活動中心」,上方屋頂被颱風吹毀仍未完全修復。(圖/記者蘇晏男攝)
難怪陳中正心中有怨。他回憶起7月7日晚上風停後,他就開始巡邏,發現整個村莊亂七八糟,路上躺着電線、電杆、鋼板、波浪板、路樹等,根本沒辦法過,只好半夜慢慢搬移,直到隔早5時,移出一個車子可以通行的路;有些里民房屋塌陷、屋頂被吹飛,整個房子溼漉漉,不知道要住哪,儘管他表示可住活動中心,但老人家住自己家習慣了,都不願意離開,讓他傷腦筋。
談到停電、斷訊,陳中正說,里民都在問什麼時候能修復,他只好打電話詢問電信公司,可否給予修復的日期,但被回「做不來」,已經24小時在趕工了,他也每天連絡臺電,也親自去臺電公司拜託,7天后才終於有人來接臨時電,但仍不穩定,不過他也看到臺電員工工作到半夜12時才吃便當,因此也不敢要臺電趕工,更不忍苛責。
不過對於政府整體救災作爲,陳中正激動表示,政府的通病就是太慢了,市府第一時間都沒有來,電線杆倒光光,官員要出來看看嚴重性,「(風災)第二天就要來巡」,瞭解嚴重性後,思考是否需要向外縣市求援,結果讓大家變成無頭蒼蠅,救災方式亂七八糟,完全是靠民間、民代,說實在話,初期很亂,等到老百姓怨聲四起,纔開始對外求救,時間點來說太慢了,但那時都已經災後第5天了。
▲七股西潭裡里長柯勝強災後騎機車來回關心裡民需求,只要一通電話,沒幾分鐘就出現在你眼前。(圖/記者蘇晏男攝)
七股西寮裡裡長柯勝強說,政府來只是給予關心,總統於災後第5天來勘災,而前一天市政府有專業的人蓋塑膠帆布,但災區是需要多一點志工跟國軍;他覺得官員做法不對,救災比較慢,他們需要的是像慈濟實際幫里民蓋硬體設備。在災後,柯勝強騎機車來回關心裡民需求,只要一通電話,沒幾分鐘就出現在你眼前。
柯勝強也說,風災那晚他先去找獨居老人,實際瞭解有無住戶受災,知道沒有後,隔天他請吊車、山貓機先進村莊清理道路,否則車輛無法通行,而由於里民都在清理家園,所以所有重機械由他一人來負責來教對方怎麼處理,也很幸運也很感謝有國軍跟外地誌工或很多單位協助,足足清理了兩星期,今天若沒有他們,可能衛生會出問題。
民間力量不僅如此,陳中正透露,風災後沒水沒電,好險有網紅打電話詢問有無需要協助,他迴應水、泡麪後,對方幫忙PO上網,後來他每天電話幾百通,是來自臺灣各地的民衆表達想幫忙或寄送物資,當物資足夠後,他就婉拒對方好意;他進一步說,有些人載着便當到大潭裡,他跟對方說150個就好,其他載去別的村莊,不要把所有物資都留在這,加上也沒有冰箱,吃不完也無法保存,所以他趕緊請志工分配,此外還有一對夫妻在風災第3天炒了80碗麪從屏東送過來。對於民間的善心,陳中正直呼,很感動,真的很感動。
至於如何分配物資,陳中正指出,像是熱的便當,他馬上請志工分送,以老人優先,若家裡有年輕人就歸在第二類,因爲他們可以煮飯;其他例如涼水、八寶粥,就告知里民,有需要就到活動中心領取,飼料袋、帆布也是,但也提醒酌量使用、不要囤貨,因爲這是整個村莊的物資。陳強調,雖然停電7日半,訊號到第10天才正常,但這段期間他讓災民沒有餓到。
▲西寮裡的樓房屋頂也承受不住丹娜絲強勁風勢。(圖/記者蘇晏男攝)
其實,陳中正是一名製鞋業者,在臺南也舉辦DIY皮革製品的活動,由於點子多、很會辦活動,里民勸他回來選里長。 陳中正說,里民在登記選里長前兩天才告訴他,結果他回去參選就當選,一當就7年了。如何身兼兩個角色,陳中正指出,現在工廠的工作比較少,也有專人管理,所以他是白天在大潭裡當里長,晚上回去當廠長,把一些事物收拾、交辦。
陳中正也說,這次很幸運,因爲他做生意,年輕時也常當家長會長、參與公務,所以認識很多人,這次透過友人的聯絡,讓大潭裡的物資充足。
陳中正向政府喊話,現在災區最需要的是修復,否則這幾天下大雨,災民根本無法過日;接着纔是補助,這次颱風受災戶都是中低收入的弱勢團體,又是老人家,本身經濟就有問題,所以政府補助金應多一點,然後要了解民間,不要死腦袋,應該酌量補貼,對弱勢家庭纔有實質意義。
柯勝強也強調,現在(8月4日)雨這麼大,塑膠帆布只是應急,住家裡面還是在滴水,所以他每天就巡邏、慰問獨居的老人,關心他們睡覺時會不會淋到雨;他現在所求不多,「要求天,不要再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