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滿月2/民間先行政府慢半拍 慈濟穿梭七股撐起「社會韌性」

▲七股西寮裡諸多民宅蓋上塑膠帆布,其中部分已經慈濟修繕。(圖/慈濟提供)

前言:丹娜絲是百年來第一個在嘉義登陸的颱風,少了中央山脈屏障,釀成嘉義、臺南嚴重災情,其中臺南七股承受最大平均13級風力的狂風暴雨,累計約1335戶屋頂損壞,居全市最高。災後一個月,記者走訪災區,斷垣殘壁依舊讓人觸目驚心,災民們仍心有餘悸,儘管各項修繕工程持續中,但缺工缺料工資飛漲、補助杯水車薪,以及「國有地」這顆隱形炸彈,仍有待政府解決。

記者蘇晏男/臺南報導

曾參與過國內無數次災害重建工作的慈濟,看到臺南在丹娜絲颱風肆虐下,諸多沿海鄉鎮房屋屋頂全被吹走,也甚爲震撼。高雄核心災害應變中心人副召集人吳宗樺表示,慈濟過去雖有處理0918臺東地震、0403花蓮地震、0121臺南楠西地震及高雄山陀兒風災,但這次屋頂全被颱風吹走,這樣的修繕工作跟以往經驗完全不同。

風災隔天7月7日,慈濟基金會便已到西寮裡勘災,7月12日專業工班、志工進駐,透過自行媒合廠商,以「三合一瓦型鍍鋅鋼板」作爲屋頂建材,有效率地替災民修繕家園。

▲慈濟志工以接力方式將災戶屋頂被拆下的木材傳遞到外頭置放。(圖/記者蘇晏男攝)

「小心釘子!」約30名慈濟志工在8月4日上午11時許,用接力方式將災戶屋頂被拆下的木材傳遞到外頭置放,等待臺南市府的人員清運。她們年紀平均60幾歲,頭戴工地帽、身穿輕便雨衣、戴口罩跟防刺手套,每個人自願到西寮裡協助重建家園。由於當天不時下起大雨,慈濟考量志工與協力廠商人員安全,並未安排拆屋頂等作業。

作業結束後,慈濟人員帶領着記者一窺環境,斑駁的牆面能明顯辨別出這是一棟「土角厝」。高雄核心災害應變中心人副召集人吳宗樺解釋,災區許多住家屋頂瓦片被吹走,有些木頭比較久,雨水澆淋後讓結構更不穩定,因此清除屋頂時,工人透過吊車以吊籠載人方式作業,避免直接踩上屋頂,接著志工再把拆卸下來的木頭、瓦片移出室外。

▲作業結束後,斑駁的牆面能明顯辨別出這是一棟「土角厝」。(圖/記者蘇晏男攝)

首場「2025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3月27日在臺南舉辦,由總統賴清德親自主持,驗證「民力調度應變」、「鄰近縣市資源整合」及「社區防災協作」量能,結果臺南市府應對丹娜絲風災作爲挨批慢半拍,請求慈濟支援,讓更多社會資源進到災區。有災民抱怨,政府沒有什麼作爲,提供一點點物資而已,反倒都是靠民間團體、善心人士、慈濟、民代以及里長來回穿梭的幫忙,若不是慈濟協助,不知道這裡現在是什麼樣子。西寮裡裡長柯勝強說,政府來只是給予關心,總統於災後第5天來勘災,而前一天市府有專業的人協助蓋塑膠帆布,但災區是需要多一點志工跟國軍;他覺得官員做法不對,救災比較慢,他們需要的是像慈濟實際幫里民蓋硬體設備。

吳宗樺指出,慈濟偕同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等人7月7日就到西寮裡勘災,7月12日就有專業的工班、志工進駐;慈濟花蓮本會有跟臺南市府密切聯繫,由里長、區公所提供名單,再透過志工訪視,以弱勢、獨老、身心障礙者、中低收入戶爲主,修繕範圍爲復原屋頂、鐵卷門、鋁門窗、水電、基本照明等基本生活功能,也會補鋼架、水泥等加強房屋結構,然石棉瓦方面,考量到對環境的污染及不讓志工處於危害健康風險下,是由市府派員清理。

吳宗樺說,慈濟此次救災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祝福禮、提供應急金、蓋塑膠帆布,第二階段是修繕,每日約有70人次處理,而慈濟會會同廠商與基金會同仁,一起勘查、丈量修繕事宜,也確定尺寸,再請廠商訂料,目前協助的地方除西寮裡外,還包括頂山裡。

▲七股西寮裡以塑膠帆布覆蓋受損的屋頂,然連日大雨讓帆布積水下陷。(圖/記者蘇晏男攝)

由於災後有缺工缺料的問題,慈濟如何媒合廠商,速度似乎也快於政府?吳宗樺表示,目前慈濟媒合的廠商約10多家,「也不算比政府快」,因爲有些師兄、師姊來自營造廠、建築相關產業,像這次缺鐵工,他們就一家拉一家,互相介紹、推薦,比如有些人做泥作,就有原先配合相關廠商。吳宗樺也說,像在這裡有臺北、高雄、屏東、臺南、嘉義、雲林、桃園、臺中,各地的工班協助復原,「各行各業都有」。

隨着吳宗樺及另位師兄的腳步走訪西寮裡,沿途的矮房多數已被塑膠帆布覆蓋,住家外擺放拆卸下來的紅色屋瓦、被塑膠袋裝起且分類好的石棉瓦,以及即將施工的建材。吳宗樺表示,里長提供的名單約50幾件,實際會修繕的30多件,目前爲止,西寮裡及頂山裡已經做了7戶,另有10多戶進行中。

▲甫完工的屋頂,覆蓋着三合一瓦型鍍鋅鋼板。(圖/記者蘇晏男攝)

該師兄指出,這裡的老式房子屋頂主要是水泥黑瓦、漆成紅色的瓦片、烤漆浪板,少部分的RC結構,這次被風一吹,該掉的都掉了,這些舊式瓦片已無人在製作,加上災區面積也大,找不到工人來做;所以慈濟使用的是「三合一瓦型鍍鋅鋼板」,再以「檐口瓦」封口,保固內部的泡棉不易受潮,另也美觀、抗蝕。吳宗樺也強調,在西寮裡有3個工法,「外觀一致、形狀一致、工法一致」。

針對三合一瓦型鍍鋅鋼板,吳宗樺進一步說,這項建材具耐高溫、潮溼、腐蝕及酸雨等特點,適合使用在海邊,本身就有人在使用,慈濟找廠商時,有告知對方要以三合一瓦型鍍鋅鋼板施作。

▲以「檐口瓦」封口,保固內部的泡棉不易受潮。(圖/記者蘇晏男攝)

走進一戶已經完成屋頂的屋舍,吳宗樺說明,屋頂用好後也用泥作、鋼筋補強結構。對於誰來評估工程,吳宗樺表示,志工看過後,再會同廠商來看,包括建設公司、營造廠,待他們確認好,基金會營建處會再評估一次,確認可以後請廠商來施作,志工再來協助。記者追問,沒有政府的人來評估嗎?吳宗樺說,慈濟的資料是由里長跟區公所提供,依照他們給的資料處理,名單有誰、名單怎麼來,都是區公所給的,相關廠商幾乎由慈濟基金會審覈。

▲慈濟志工每天在七股西寮裡來回走訪。(圖/記者蘇晏男攝)

走着走着,吳宗樺表示,慈濟在這裡快一個月,都比自己住的地方熟悉,每戶住誰、什麼故事都會知道。吳宗樺透露,禮拜天志工訪視後,發現一名阿嬤睡覺只能拿着雨傘,他們馬上找廠商來丈量,這幾天就會優先處理。

吳宗樺也分享,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勘災時看到有一戶是夫妻倆都爲瘖啞人士,立即指示加速修繕,經基金會認同後,馬上請修繕工班訂料,並結合臺南、高雄志工、修繕廠商,開始進行相關作業;當時拆除跟修繕大概花兩天,其他包括收尾及油漆,「還蠻快速的」,那對夫妻很開心恢復正常生活。他說,在施工期間,該戶的先生隨志工奔波忙碌,像是幫忙用水泥、拿螺絲之類等。

▲慈濟與工班協力替災戶修繕屋頂。(圖/慈濟提供)

一名獨居的陳姓老婦,颱風把她房間的屋頂吹走了,人也因爲海水倒灌受困,所幸靠消防人員得以搶救,而災後她只能躲在另間還有屋頂的房間睡覺,經慈濟幫忙下,目前已蓋上三合一瓦型鍍鋅鋼板的屋頂,她向記者直言,(對慈濟)很感動也很感謝。住在外地的陳姓老婦女兒7月7日就返家陪母親,她說,慈濟速度很快,雖然有些流程要走,但大概風災後第10天就開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