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滿月1/「只求一個遮風避雨地方」 丹娜絲掀起「國有地」難解題
▲颱風丹娜絲重創七股大潭裡。(圖/記者蘇晏男攝)
前言:丹娜絲是百年來第一個在嘉義登陸的颱風,少了中央山脈屏障,釀成嘉義、臺南嚴重災情,其中臺南七股承受最大平均13級風力的狂風暴雨,累計約1335戶屋頂損壞,居全市最高。災後一個月,記者走訪災區,斷垣殘壁依舊讓人觸目驚心,災民們仍心有餘悸,儘管各項修繕工程持續中,但缺工缺料工資飛漲、補助杯水車薪,以及「國有地」這顆隱形炸彈,仍有待政府解決。
記者蘇晏男/臺南報導
距離「大潭裡裡漁民活動中心」約200公尺處,是一個以三合院等類型矮房佔多數的區域,但丹娜絲把屋頂的磚瓦、石綿瓦或鋼板吹得七零八落,許多住戶沒了屋頂,取而代之的是塑膠帆布。大潭裡西南方的西寮裡更是慘烈,不僅諸多房屋毀損,海水還從南航道溢堤,造成1.5公尺的淹水,里民家當全部沖走。
▲牆壁明顯歪斜,蔡先生苦笑着說,門關不起來了。(圖/記者蘇晏男攝)
「幾十年沒看過這麼嚴重。」西寮裡80幾歲獨居的蔡先生風災當晚死裡逃生,被強勁水流衝到住家後方約20公尺的西寮漁民活動中心,好險那裡能讓他躲到二樓避難。蔡先生家由兩棟屋舍相連,前棟是鐵皮屋頂、後棟是石棉瓦屋頂、紅磚牆,全被摧殘不堪,他只好勉強住在前棟,但室內木皮牆壁吃水嚴重,從地上翹起,最令人怵目驚心的是牆壁明顯歪斜,蔡先生苦笑着說,門關不起來了。
風災碰上國有地 災民難第一時間修繕家園
不過要替蔡先生修繕房屋卻遇到「國有地」問題。慈濟高雄核心災害應變中心人副召集人吳宗樺指出,這裡很多住戶住在國有地上,土地所有權屬於國產署,他們只有房屋使用權,在法令上,只是承租公家的土地,要怎麼修繕、施作,程序上一定要經過政府覈准,否則就是違法。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七股大潭裡。當談到如何申請補助時,與90歲母親同住三合院的65歲許先生提及,政府規定申請補助要拿出證件,「我們沒有」,只有門牌、電錶、戶口等,這裡跟前後方的土地都是國有地,以前就是「祖先仔地」,這方面區公所知情,所以資料都給區公所去申請,「沒辦法過我也不能怎樣,我都老實申報,不敢亂寫,你要來看就看,不來看我就用相片,不然要怎麼辦」。
▲許先生家屋頂仍是蓋上塑膠帆布應急。(圖/記者蘇晏男攝)
據瞭解,本次受災範圍多爲早期先民開墾的海埔新生地,居民長年在此落地生根,形成聚落。隨着時代變遷與土地政策調整,部分土地收歸國有,因法規限制與資訊落差,許多居民未能即時辦理承租或土地登記,部分經改建的建物也因此被列爲「佔用」,影響災後補助與重建資格,對在地居民生活與復原帶來重大困擾。
▲丹娜絲的強風及海水倒灌,讓西寮裡蔡先生家嚴重損毀。(圖/記者蘇晏男攝)
國產署南區分署臺南辦事處主任蔡奇宏表示,只要民衆提供資料向國產署申請,審覈通過就會核發土地使用權同意書,讓他們去整修、整建,但前提是「合法承租人」,非法佔用就不行。他也說,如果沒有承租國有地,首要做的就是趕快來租,要符合民國82年前使用到現在纔可以租,若一直都沒有租就會屬「新佔用」,要面臨侵佔問題。
若無合法承租,又是舊有建物,是否可打掉重蓋?蔡奇宏指出,就看是否爲舊有建物,民衆要自負舉證責任,屆時就看檢察官如何認定,否則沒有租約就是各說各話的問題,有租約都沒問題,現在是佔用問題,因爲完全不知道原本長怎樣。
不過蔡奇宏表示,這次爲了救災,包括欠租、追繳及「使用補償金」的追溯,考量災民的困難,都會暫緩辦理。使用補償金是民衆非法佔用國有地,需要支付給國家的費用,以彌補其不當得利。
只是到底多少戶存在非法佔用問題?蔡奇宏說,非常多,就像全國違章那麼多,但根本沒人去統計實際有多少,就原臺南縣部分非法佔用戶大概幾萬戶,這次颱風一次把問題全掀了出來。
蔡奇宏指出,國產署歷次下鄉都有宣導,符合承租的,趕快承租,一遇到風災,就可以馬上發土地所有權同意書給他們;非法佔用部分不是一時間可以處理完畢,一定要輔導,看要不要合法租或拆掉,若拆掉就可以全免或減半使用補償金。至於非法佔用的人是否可申請補助嗎?蔡奇宏說,公所是針對「建物所有權」補助,其實不用拿到土地所有權。
但弔詭的是,如果今天是非法佔有國有地的受災戶,即使能拿到屋毀損慰助金,卻無法找政府媒合的工班來修繕家園,因爲任何整修都須向國產署申請,一旦私自處理,就是不合法。
▲災後一個月,西寮裡災戶仍多以塑膠帆布應急。(圖/記者蘇晏男攝)
災戶多爲中低收弱勢 災損超過補助難負荷
從許先生的三合院步行幾十公尺後,是吳家的三合院,其正身、右邊護龍屋頂已蓋上塑膠帆布,這是吳先生自己用竹竿、雙邊拉線,冒險爬上屋頂等方式自行鋪蓋。吳男的姐姐說,修繕都是靠自己人處理,要找工人找不到,要自己想辦法。對於希望政府能給予什麼協助,吳姐姐說,里長是有來幫忙,但她只求有一間房屋可以住就好,起碼要讓弟弟有遮風避雨的地方。
▲吳男姐姐指着護龍前的鐵皮遮雨棚,訴說着這只是殘垣,大部分都被吹走了。(圖/記者蘇晏男攝)
其實,即使災民能修復住家,卻陷入找不到工班及經濟困難窘境。西寮裡一名陳小姐表示,她聽聞鄰居自行找工人修繕屋頂,但現在缺工、缺料,工人自行哄擡價格。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日前也提到,他有注意到某些材料價格上漲,更別提工資部分,現在需要動員全國工班到臺南,纔可能在短時間內協助重建。
數次協助藍委謝龍介勘災的謝龍介服務處執行長童小芸則指出,一下子需求量這麼多,之前南科要蓋新廠或其他重大工程,很多鐵工都移到那邊,相關建料也因此比較缺,營造廠去詢價,都發現非常貴,所以有請委員詢問,是否部分公共工程先停工,把這些人力先放到災區 。童小芸也說,委員上週跟愛心會接洽,對方本身有鐵工廠,能自行生產材料,且有100多名會員,能把8月空下來,移到臺南市救災,針對獨居、弱勢、邊緣戶等有需求的住戶,只要里長可以證明是弱勢,愛心會就會進場施作,都是免費的。
行政院方面,則透過專案給予誘因,由政府媒合施工廠商,給予每棟(屋頂及外牆損毀者)最高3萬元補助,截至8月5日,中央目前共有121家廠商可投入災後復原工作。災戶方面,有居住事實者,屋頂及外牆損壞20平方公尺至100平方公尺,最高補助5萬、屋頂及外牆損壞100平方公尺以上,最高補助10萬;無居住事實者,屋頂及外牆損壞20平方公尺至100平方公尺,最高補助2.5萬、屋頂及外牆損壞100平方公尺以上,最高補助5萬,且災民若與前進指揮所媒合的廠商完成簽訂修繕契約書,就可獲得加碼補助2萬元修繕尾款。
▲許先生家屋內在災後一個月仍殘破不堪。(圖/記者蘇晏男攝)
但大潭裡的許先生表示,他是中低收入戶,市府方面只有參事來看過,當對方聽聞他還睡在屋內時,說要買牀墊給他,但他迴應屋頂都漏水了,雨還在下,送牀墊也沒用,「屋頂要先修理」。許先生無奈表示,「我們經濟真的是有問題,給我最高10萬(補助),也是沒辦法處理,光是買傢俱就不夠」。
大潭裡里長陳中正也說,這次颱風的受災戶都是中低收的弱勢團體,這羣人住在「低厝仔」(簡陋又低矮房子) 或「歹厝仔」 (有壞損的房子),平均屋齡70年至百年,結果這次颱風,9成都壞掉了,「現在最需要的是修復,這幾天下大雨,根本無法過日」,但災民經濟差又是老人, 「經濟好的人早就買樓房或搬去市區」,所以政府補助金是杯水車薪,應多一點,然後要了解民間需求,不要死腦袋,應該酌量補貼,對弱勢家庭纔是實質意義。
對此,林俊憲表示,後續將擴大補助範疇,評估納入家電損失補助、臨時組合屋安置及重建貸款利息補貼,並妥善運用風災善款與中央資源,優先協助弱勢族羣,確保救助及時、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