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鼓樓塌!1420萬維修費打水漂? 官方急澄清:塌的是「假古董」

大陸安徽鳳陽鼓樓,昨19日驚傳屋頂瓦片大面積脫落,現場塵土飛揚,持續數分鐘,嚇壞遊客。(翻攝微博)

大陸安徽鳳陽鼓樓,昨19日驚傳屋頂瓦片大面積脫落,現場塵土飛揚,持續數分鐘,嚇壞遊客。網友怒批:「去年才花340萬(約1420萬臺幣)維修,怎麼今年就塌了?錢到底花去哪了?」當地文物部門緊急滅火,稱坍塌部分並非古蹟,而是1995年違規復建的「假古董」,但爭議仍未平息。

鳳陽鼓樓是當地知名景點,官方資料顯示,2023年9月啓動封閉維修,工期5個月,理應今年2月完工。沒想到纔開放3個月,屋頂就發生大面積坍塌,引發民衆質疑工程品質。

網友嘲諷:「幾百年沒倒,維修完就倒,這不是越修越壞?」更有人質疑340萬維修經費是否遭不當使用,要求公開施工細節。

面對輿論壓力,當地文物部門緊急迴應,稱坍塌的樓體部分並非文物,而是1995年未經批准擅自復建的「違規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不具歷史價值。而真正的明代古蹟鼓樓的磚石城臺仍完好無損,屬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這番解釋反而引發更多疑問。既然樓體是違建,爲何能存在近30年?去年維修時,爲何不直接拆除違規部分?340萬經費是否用於維護「假古董」,而非真正的文物?

建築文物專家指出,根據《文物保護法》,在文物保護單位上增建必須經過國家和省級文物部門批准,1995年的復建工程明顯違法,理應拆除。如今卻花錢維修,不僅浪費公帑,更可能影響下方真正的古蹟結構安全。

事件曝光後,網友紛紛吐槽:「違建不拆還修,修完就塌,這劇本太熟悉了!」「是不是等全塌了再申請一筆重建經費?」要求官方徹查維修工程是否有偷工減料,並追究相關責任。

目前,當地政府尚未公佈維修工程的詳細資料,是否涉及人爲疏失或工程弊案,仍有待進一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