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變了?歐洲汽車芯片大廠,到中國來造芯了

按照機構的數據,目前中國是全球芯片產能最大的國家了,僅中國大陸,就已經佔到全球所有芯片產能的24%左右了,而臺灣省還佔18%,合計佔到42%。

不過,中國大陸這24%的芯片產能,更多的還是成熟工藝上,先進工藝上確實還是打不過臺積電、三星、英特爾這些廠商。

但是,中國有着成熟的工業體系,有着穩定的,相對便宜的勞動力,所以基於這24%的芯片產能,美國一直害怕中國芯片產業,未來會卷死全球的芯片企業,因爲競爭優勢太大了。

因爲在中國造芯,成本遠比在美國造芯成本要低的多,那麼這些企業們會選擇在中國造芯,同時也會選擇中國芯片,這也是美國最擔憂的事剛事情。

而近日,這樣的整理髮生了,歐洲芯片大廠,選擇和中國的第二大晶圓廠合作,到中國來造芯了。

歐洲的芯片大廠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正式宣佈,將與中國第二大、全球第六大晶圓代工廠華虹半導體合作,在中國生產40nm節點的微控制器(MCU),以支持其中長期的營收目標的實現。

意法半導體爲何在中國造芯,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因爲中國芯片製造,有着成本效優勢,選擇在其它地方製造,成本會更高。

第二個原因,則是意法半導體主要是汽車芯片廠商,汽車芯片領域全球排名第三名。目前中國汽車產業大發展,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大發展,需要大量芯片,而意法半導體跑到中國來造芯,便於更接近中國市場,這是其它地方造芯都比不過的。

意法半導體,不敢,也不能錯過中國快速的電動汽車開發週期,因爲一旦失去中國汽車市場,意法半導體可受不了。

意法半導體更是表示,意法半導體正在採用在中國市場學到的最佳實踐和技術,並將其應用於西方市場,將中國技術向西方反向輸出了。

而從意法半導體出發,管中窺豹,預測接下來跑到中國來造芯的全球其它芯片企業會越來越多,畢竟成本優勢,市場優勢,是這些企業絕對不敢錯過的。

之前有人表示稱,美國最怕中國芯片產能增加,提高自給率,更怕中國搶走美國市場,向海外輸出芯片,輸出技術,如今看來,美國害怕的事情,正在逐步發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