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大學投資逾50億元興建共善樓 16日啓用

逢甲大學的「共善樓」,16日舉行啓用儀式,包括前任逢甲校長李秉幹(左三)、臺中市副市長黃國榮(左四)、逢甲校長王葳(左五)、逢甲大學董事長高承恕(右五)、知名日籍建築大師隈研吾(右四)及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右一),共同剪綵後合影。圖/劉朱鬆

逢甲大學投資逾50億元、創校以來規模最大建設案-「共善樓」,16日啓用,不僅象徵逢甲大學的發展新里程,並與水湳經貿園區綠色智慧的永續願景相互呼應,未來還可與中央公園北側的綠美圖、會展中心南北相望,共同構築出臺中最美的天際線。

逢甲共善樓,坐落於佔地5.7公頃的逢甲大學水湳新校區南側,委由2020東京奧運主場館的國際知名建築大師隈研吾,精心設計打造,爲全臺唯一的校園地景建築,並由承造臺中國家歌劇院的麗明營造,負責興建。

共善樓的建築細節,展現非凡的技術挑戰,主要結構由191支鋼樑組成,每一支尺寸皆不相同。而1,750片玻璃帷幕中,涵蓋1,000種不同規格;4,900片日檜木格柵,則細分爲3,400種尺寸變化。最具隈研吾建築特色的飛檐,在1,183倒吊板中,就有1,100種不同尺寸,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隈研吾表示,建築一定要跟自然融合,不是對立面,過去的建築,往往建築物與環境,是對立的,他強調,自然與環境是一體的,他非常滿意共善樓設計理想,能夠很完美的施工,且做出來,他非常滿意。

隈研吾強調,該棟建築的特色,不是隻單單交給廠商與建築業,而是大家一起設計,在整個建造過程中,充分的合作,這是非常難得合作出來的結果。

逢甲大學董事長高承恕透露,共善樓每根柱子高度,都不一樣,施工上的難度相當高,無論材料、施工品質,及勞動者(施作者)的專業水平,都要能夠搭配,才蓋得起來。

高承恕說,一般建築案來說,逢甲大學是業主,委託建築師,及發包的營造廠與結構技師,但共善樓的興建過程,經很長時間的互動,與多方合作的完美結果。

高承恕強調,共善樓建築特點,沒有校長室與董事長室,但這棟建築是給學生用,希望進到逢甲的每位學生,都能夠有好的學習環境;而怎樣的環境好呢?隈研吾設計理念,表現出人跟人是很友善,在共善樓空間有友善的互動。

座落於臺中市水湳經貿園區,投資逾50億元的逢甲大學「共善樓」,16日舉辦啓用典禮,爲逢甲大學創校以來最大規模的建設案,鄰近中央公園與臺中國際會展中心,未來將成爲連結教育、社區與產業的核心場域。

臺中市長盧秀燕、副市長黃國榮,親自出席典禮,並肯定逢甲大學在創新教育、產學合作及低碳永續領域的卓越貢獻。共善樓採用「負建築」理念,以低樓層、環境融合的設計打造臺灣首座真正與自然共生的校園建築,也成爲水湳經貿園區一大亮點建築。

共善樓內部規劃兼具智慧學習與藝術文化功能,包括搭載全球連線系統的大講堂、三面環繞高規格吸音設備的演藝廳,以及21間多媒體互動教室,可提供學生更具創新與國際視野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