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堤:李魁賢

李魁賢曾以筆名「楓堤」出版詩集《枇杷樹》,這也是詩人的第一本詩集,出版於一九六四年。(林文義提供)

李魁賢曾以筆名「楓堤」出版詩集《枇杷樹》,這也是詩人的第一本詩集,出版於一九六四年。(林文義提供)

堤岸旁楓樹秋紅少年習詩借之筆名初讀里爾克而後迷戀般中譯德文決定寓詩,筆名:楓堤

寫詩一生的李魁賢先生,仙逝於二○二五年一月十五日,享年八八齡。定義,現實從商,理想愛詩;這是身在臺灣,幸與不幸的文學人生命始終的糾葛,我幾近一生的深諳,多麼美麗

且哀愁的由心歷程,孤寂的寫字,由衷虔誠。

二○一二年深秋,位於臺南的國立文學館年度金典獎頒獎典禮,我以圖書類散文獲獎,時任國家文藝基金會董事長的前輩詩人:李魁賢授鳳凰獎座予我,意外的加贈兩本詩集──二○○八年十二月臺文館出版「臺灣詩人選集25:李魁賢集」。更意外的竟然是更遙遠的一九六四年七月葡萄園詩社二集:《枇杷樹》作者:楓堤,正是李魁賢。題簽言之「古董書」,詩人的第一本書何等珍貴,相與金典獎,我更珍惜。

之前去過他商務辦公室但見企業家空間堆積,層疊文學雜誌、書籍;牆間掛着小說、畫家施明正爲他油畫的畫像……夢般的美麗。

前輩詩家紀弦先生序之《枇杷樹》─

他的風格,和楊喚、林泠、鄭愁予等相近,也有一部分和我的「星的少年」味道很近似。他走的是中國新詩的正路,現代文學的大道,那就是:抒情的自由詩。

對照往後詩作,迴歸臺灣本土化的自然與自在,猶如八○年代初「美麗島事件」,喚醒、反思真切的臺灣意識;深諳里爾克,且譯其詩作,敬奉如師承,的確如紀弦所言的「抒情的自由詩」。珍惜李魁賢此本「古董」青春詩集,感心前輩勉勵晚輩之贈書,承傳的祈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