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日曬」變千萬瓩電力!上合組織能源合作再升級

上合組織能源合作再進一步在國際市場佔一席之地。圖爲新疆阿克蘇太陽能項目。(新華社)

中新社3日報導,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峰會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行。上合組織成員國能源合作再進一步。峰會期間,中方提出,未來5年與上合組織其他國家一道實施新增「千萬瓩太陽能」和「千萬瓩風電」項目。學者表示,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領域合作,可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條件,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另可促進能源多元化、維護能源安全,在國際能源市場競爭佔一席之地。

這些年,上合組織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與中國合作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正將一些上合組織國家的「風吹日曬」轉換爲可感可用電力,輸向千家萬戶。

例如,哈薩克扎比勒地區100兆瓦太陽能電站建設在該國電力長期短缺的南部電網區域。提供太陽能元件的中國企業晶科能源指出,該太陽能專案每年可供電約1.36億度,能夠滿足11.3萬人的全年用電需求,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12.5萬噸。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可再生能源合作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4年底,上合組織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23.1億瓩,是成立之初的14.5倍,約佔全球50%。

中新社報導,今年恰逢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表示,進一步擴大太陽能、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領域合作,上合組織成員國一方面可發揮自身可再生能源的資源優勢條件,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可促進能源多元化、維護能源安全,在國際能源市場競爭中佔得一席之地。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天津宣言》提到,成員國支持擴大能源領域包容性互利合作,持續增強能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推動非歧視性全球能源市場可持續、穩定、平衡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許勤華認爲,上合國家同向而行,與其發展特徵和能源稟賦密切相關。一方面,上合國家中,各國資源稟賦不同,不同國家的能源優勢與技術優勢可以互補。另一方面,上合國家同時涵蓋能源生產、消費、過境大國,可以形成能源供給與需求的互補。

在能源供應鏈韌性方面,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陸如泉指出,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等跨境油氣大通道將油氣資源國與中國消費市場緊密相連,不僅保障了中國能源供應安全,也爲油氣出口國提供了穩定的市場,帶動了管道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

峰會剛剛閉幕,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能源合作平臺揭牌儀式就於2日在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