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中的極越,利刃插向股東方

文丨李安嶙

一家風口中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有三個錢可以賺。

賣車賺消費者的錢、賣股賺股東方的錢、經營過程賺供應商的錢,而極越目前被爆的情況是,做空自己,把股東方的投資款,利用運營過程的各種費用報銷,把股東方的錢,搬入了自己的「口袋」,這就是,典型的在損失別人的利益,成就自己的一己私饢。

這樣的人,這樣的公司,應該被唾棄。

目前,極越汽車處於風暴中,多部門原地解散,甚至出現了,直播中的主播,聽聞此消息,直接把公司辦公室的水搬走;有購車用戶直呼,上午買極越,下午就暴雷的「魔幻劇情」。

甚至,在極越汽車爆雷之後,有人評論:「極越的品牌做的不行,如果不爆雷,我一直以爲是百度的車子」,還有人評論:「要不是爆雷,我都不知道有這個品牌。」

可見,百度的投資款,和吉利的投資款,都雙雙打了水漂。相傳,百度本來繼續擴大投資,繼續投資30億,而在財務審查中,發現極越存在高達70億的財務漏洞。

於是,作爲極越的兩大靠山,百度和吉利,都因爲風暴中的極越,都在盤想自己的未來計劃。

資料顯示,極越此次突然倒下,與股權變更和更名有關。2021年1月,百度與吉利共同成立集度汽車,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2022年6月,集度汽車發佈了首款概念車ROBO-01。2023年8月,因生產資質問題,集度汽車更名爲極越,吉利持股上升至65%。2023年10月底,極越首款量產車極越01正式上市。

百度作爲財務投資者,一開始大力推廣的集度汽車,後期因爲種種原因,集度汽車更名爲極越汽車,讓百度在品牌層面,沒有獲得更多收益;

吉利作爲股東,又是供應商的角色,等於說,吉利利用極越汽車,默默賺另外一個股東百度的投資款;

於是,在這種利益三角中,出現了CEO高層管理,以及裙帶關係,利用一張A4紙,進行「N倍成本價的報銷,做空極越」。

或許,作爲利益的平衡和主導方,極越的管理層心想:「一方面好好經營公司,賺了錢,既要給百度分,也要給吉利分,自己就是純傻帽打工仔,自己拿的投資款,還要給吉利這個股東付款,還不如來一個雙邊吃。」

於是,就出現了極越的就地崩盤,和拖欠吉利生產線的款,和拿不到百度的投資款。

冤大頭是誰,是百度,是吉利,而受益者則是,通過一張張A4報銷紙,獲取10倍的報銷款的高管。

這就是死亡三角利益關係的死局,一句話就是:「利刃插向股東方。」

吃幹抹淨,大不了,二十年後還是一條好漢。

在這個局之中,百度其實是最受傷的,吉利倒還可以,畢竟賺了不少百度的錢,而面對目前財務黑洞的70多億,恐怕入局的,和攢局的,都需要承擔責任。

目前來看,百度、吉利、極越汽車,這個新能源利益體,是失敗的,因爲影響已經十分巨大。

其實,在我看來,百度作爲中國互聯網巨頭,如果要造車,發展AI智駕,爲何不學習華爲模式。一句話,百度太想贏一場了,於是股份要的太多,等於一個控股公司,讓一個外部的人主導,確實是風險太大,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而吉利,在這個局裡面,其實也被動,因爲自家造車,因爲一個金主百度,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本來以爲,可以強強聯合,做大做強,結果來了一羣,兩邊吃的高管。

一地雞毛。

要我說,百度在新能源佈局的這個攤子,可能又沒有結果了,吉利那邊倒能抗住,而對於極越創始團隊來說,要麼百度繼續給錢,要不就地陣亡,在不給錢的情況下,早死不如晚死。

畢竟,人家可能僅僅是,利用一個新能源的風口,收割點時代紅利而已。

至於極越CEO,在那個寫着「中國智能汽車史上,必將擁有每個人極越人的名字」,被全體員工圍攻之下,全網曝光下,這句話,本身已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