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恐懼賴清德更勝肯定國民黨 罷免後藍委要聽進蔣萬安這番話
▲臺北市長蔣萬安昨率臺北市五名立委羅志強、徐巧芯、李彥秀、賴士葆、王鴻薇共同召開記者會,向支持者鞠躬致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蘇晏男/臺北報導
國民黨24席立委與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昨都擊出全壘打,大罷免淪「大成空」,但罷免本是仇恨動員,此次能有這成績,是人民對總統賴清德、民進黨執政的不信任票,而非對國民黨的肯定票;國民黨向來被詬病贏了容易得意忘形,國會朝野僵局仍在、亂象確實存在,經歷這遭遇,吃了無敵星星的藍委選擇謙卑聆聽還是報復式「加倍奉還」,外界睜大眼睛在看。
首波大罷免「25:0」,在平均投票率比2024年總統及立委選舉低情況下,甚至有8人的不同意票數更勝當選票數,顯現藍白互相拉擡,尤其「小草」踊躍投不同意票狀況明顯。但要催出這樣的成績,關鍵絕非藍委做得有多好,而是從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被羈押禁見、檢調「辦藍不辦綠」、賴清德團結十講「打掉雜質」說、柯建銘稱要透過《刑法》100條對付在野立委、綠委郭昱晴「公審自拍民衆」等,激起人民對賴政府一黨獨大後社會產生疑慮與恐懼;加上關稅衝擊、救災不利、是否拿不到1萬元等,人民是用不同意票向賴清德、柯建銘、民進黨政府,以及近半年的社會對立說不。
反之,國民黨也更應正視罷免方的質疑,一個巴掌拍不響,不可否認「國會亂象」確實存在。2024年大選確定朝小野大,柯建銘沉浸以往國會最大黨的呼風喚雨榮光,又奚落民衆黨是「沒有的8席」,國民黨團則要一吐「8年落魄」怨氣,三方鷹派當道、朝野沒有互信,多項法案從提案、討論到協商,理性對話愈趨減少,最後在院會表決階段,藍白結盟往往就是多數輾壓。即便國民黨團是用「柯建銘的魔法對付柯建銘」,喊着「民進黨以前也這樣」,但其實在院會表決前才掀牌最終版本的次數已多於過去幾屆;此外,粗糙地提案與預算砍、凍案也是事實。
首波大罷免雖落幕,但國會對立加劇,國民黨向來被詬病贏了容易得意忘形,吃了無敵星星的藍委們未來會不會報復式的「加倍奉還」,外界睜大眼睛看。只是,人民始終對「健康國會」有期盼,若朝野持續火車對撞,並非國家之福;臺北市長蔣萬安昨表示,所有守住的委員必須謙卑傾聽,真心理解不同聲音,爲打造更好的臺灣努力,作爲國會多數的藍委們,應聽進蔣市長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