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普尼蛋石崇良定調環境汙染 學者指可能性低「不查飼料事態恐擴大」

市售雞蛋檢出農藥殘留芬普尼,15萬顆問題雞蛋流向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雲林縣、南投縣、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的全聯、楓康等通路,圖爲示意圖。記者葉信菉/攝影

彰化縣文雅畜牧場雞蛋,被驗出農藥芬普尼殘留0.3ppm,近期因對美關稅談判,農業部才宣佈億元規模美國谷物採購案,農業部表示,該畜牧場飼料並未驗出芬普尼,已針對環境抽檢,將盡快公佈抽驗結果,衛福部長石崇良昨天也表示,「環境污染」可能性大。但食安學者指出,蛋雞飼養於雞籠內,「不可能隔空抓藥」,難被環境污染,飼料殘留「最有可能」,呼籲溯源,否則污染恐擴及其他畜牧場。

臺大食安與健康研究所教授吳焜裕認爲,芬普尼不可隨意作爲環境用藥,用於蔬菜、水果範圍也十分有限,加上蛋雞飼養場將雞隻飼養於籠內,未直接接觸外部環境,不會隔空受到芬普尼污染,「蛋雞沒有神功,不會隔空抓藥」,認定爲環境用藥,恐對實際情況不夠理解,以本案來說,若排除養雞場業者使用芬普尼,「最可能的原因即是飼料污染。」

食藥署抽驗其他蛋場雞蛋,未發現芬普尼污染,加上衛福部認定是環境污染,目前本案被視爲個案事件。不過,吳焜裕說,蛋雞飼料允許使用芬普尼,但與雞蛋相同,訂有檢驗標準上限,且「標準是由美方建議」,若排除飼料污染,農業部沒有大刀闊斧調查,並追溯可能導致污染的飼料來源,恐導致事態擴大,「早晚污染其他蛋場」,屆時只能靠後市場稽查,看是否能攔下被污染雞蛋。

我國曆年發生蛋品污染案件,多爲飼料污染導致,且官方都是「先懷疑環境污染」。吳焜裕說,2005年我國爆發戴奧辛鴨蛋事件,當時他參與相關調查及濃度計算等程序,該案原被認定是養鴨場附近回收廠排放污水,導致環境污染,後續證實爲飼料污染,且飼料污染調查十分困難,不僅養鴨人家不願告知飼料來源,連採樣的飼料都會「半路被搶走」。

吳焜裕說,2017年歐洲荷蘭最先發生芬普尼雞蛋污染,當時他人正好在荷蘭開會,該國全面禁售市面雞蛋,連在旅館用餐,「想吃荷包蛋也沒有」,足見歐盟對這類食安事件,採嚴厲把關。芬普尼蛋調查並不複雜,若本案養雞場未使用芬普尼,「那就是飼料污染,應調查飼料種類、來源」,但農業部多站在鼓勵農民角度,「許多事情外界不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