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齡規劃 用時間累積晚年安穩

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責任與資產條件,應依節奏分齡規劃調整保險配置。圖/本報資料照片

退休準備沒有「太早」,只有「太晚」。保經業者提醒,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責任與資產條件,應依節奏分齡規劃,並隨着人生階段調整保險配置。從30歲開始的基礎累積,到50歲的資產重整,都是確保晚年安穩的關鍵步驟。

磊山保經新竹營運處資深業務副總鄭家袖表示,多數民衆雖有退休意識,卻常停留在「不知道怎麼開始」,建議可依據不同的人生階段、責任型態與財務彈性,找出屬於自己的起步節奏。

對30歲族羣而言,退休看似遙遠,但時間本身就是最大資產,可從每月小額定期定額起步,培養儲蓄與保障習慣,即使每月僅投入3,000元,透過長期複利也能形成可觀資金,爲未來預留選擇。

40歲族羣往往肩負家庭責任壓力,容易優先照顧他人,卻忽略自身。鄭家袖建議,應先完善風險保障與退休規劃,再安排子女教育基金,將退休預算正式納入家庭收支。

對50歲族羣來說,雖起步稍晚,距離退休仍有10至15年可規劃。此階段應聚焦資產重整與現金流設計,善用短繳年金與傳承型工具,兼顧生活、照護與資產安排。磊山保經強調,時間是複利效果最強大的推手,提早佈局,就能讓未來擁有更多選擇,關鍵在於是否願意從現在開始。

公勝保經指出,針對退休保險規劃,可聚焦七大策略,首先重新評估需求,調整現有保險組合,以適應退休生活;其次優化醫療保障,將重點放在提升醫療保障上,包括醫療保險和長期照護保險等;第三確保收入來源,利用年金等保險產品,確保穩定的退休收入。

第四爲長期照護準備,認真考慮長期護理需求,選擇適合的保險產品;第五簡化保險組合,去除不再需要的保險,如高額的壽險;第六考慮財富傳承,利用保險工具進行遺產規劃和財富傳承;最後別忘了定期檢視,定期調整。